將此連結分享給你的朋友: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應考號碼 / 考生姓名 09UD010058 james_yuan@mail.mosel.com.tw ------------------------------------------------------------------------------------------------- 詳述大一至今求學經驗、轉學動機、學習規劃及未來生涯規劃,文件請繕打並 用 A4 紙張輸出。 求學經驗:把最後一個答案公式框起來 轉學動機:想研究出好的粒子物理學 Bose 粒子 1. guage bosons 2. leptons 3. light mesons 4. strange mesons 5. charmed mesons 6. charmed, strange mesons 7. beauty mesons 8. beauty, strange mesons 9. beauty, charmed mesons 10. c 夸克偶素 11. b 夸克偶素 Fermi 粒子的重子 1. 核子 2. 激態核子 3. Δ baryons 4. Strange baryons 5. Charmed baryons 6. Beauty baryons 學習規劃及未來生涯規劃:多查緝書本的時效性與正確性 因為未來要多以科學觀點考據真實性 排序 志願選項 1 物理學系物理組二年級 2 物理學系光電物理組二年級
卷十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銷滅,寤寐恒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鑑明,來無所黏,過無蹤跡。虛受照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元,從此披露。見諸十方十二眾生,畢殫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根塵究竟樞穴。此則名為行陰區宇。若此清擾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習。如波瀾滅,化為澄水,名行陰盡。是人則能超眾生濁。觀其所由,幽隱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當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類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窮生類本。於本類中生元露者,觀彼幽清圓擾動元。於圓元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二無因論。一者、是人見本無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乘於眼根八百功德,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祇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便作是解,此等世間十方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二者、是人見末無因。何以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鵠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一外道,立無因論。 阿難。是三摩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圓常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遍常論。一者、是人窮心境性,二處無因。修習能知二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咸皆循環,不曾散失,計以為常。二者、是人窮四大元,四性常住。修習能知四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咸皆體恒,不曾散失,計以為常。三者、是人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處,性常恒故。修習能知八萬劫中,一切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以為常。四者、是人既盡想元,生理更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由此計常,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二外道,立圓常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自他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顛倒見,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者、是人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從是則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一切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則我心性名之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者、是人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恒沙國土。見劫壞處,名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者、是人別觀我心,精細微密,猶如微塵。流轉十方,性無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者、是人知想陰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為無常。由此計度一分無常一分常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三外道,一分常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分位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四有邊論。一者、是人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名為有邊。計相續心,名為無邊。二者、是人觀八萬劫,則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無聞見處,名為無邊。有眾生處,名為有邊。三者、是人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者、是人窮行陰空。以其所見心路籌度一切眾生一身之中,計其咸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由此計度有邊無邊,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四外道,立有邊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知見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四種顛倒,不死矯亂,遍計虛論。一者、是人觀變化元。見遷流處,名之為變。見相續處,名之為恒。見所見處,名之為生。不見見處,名之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名之為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名之為減。各各生處,名之為有。互互亡處,名之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人,來問其義。答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彼前人遺失章句。二者、是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有人來問,唯答一字,但言其無。除無之餘,無所言說。三者、是人諦觀其心,各各有處,因有得證。有人來問,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餘,無所言說。四者、是人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有人來問,答言: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由此計度矯亂虛無,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五外道。四顛倒性,不死矯亂,遍計虛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無盡流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有相發心顛倒。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惱,畢竟菩提,兩性並驅,各不相觸。由此計度死後有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六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有相,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先除滅色受想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無相,發心顛倒。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復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斷滅。由此計度死後無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七外道,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行存中,兼受想滅,雙計有無,自體相破,是人墜入死後俱非,起顛倒論。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由此計度死後俱非,後際昏瞢無可道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八外道,立五陰中死後俱非,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無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七斷滅論。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銷滅,滅已無復。由此計度死後斷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九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斷滅,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有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以二禪,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由此計度五現涅槃,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十外道,立五陰中五現涅槃,心顛倒論。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狂解,皆是行陰用心交互,故現斯悟。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以迷為解,自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必須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護,銷息邪見。教其身心,開覺真義。於無上道不遭枝歧。勿令心祈得少為足。作大覺王清淨標指。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絛然隳裂沈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此則名為識陰區宇。若於群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淨。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當知。是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能令己身根隔合開,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曶,能入圓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因所因執。娑毗迦羅所歸冥諦,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種。阿難。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歸覽為自體,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一類流出,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能非能執。摩醯首羅,現無邊身,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二立能為心,成能事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圓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歸有所歸依,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常非常執。計自在天,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計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圓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知,知遍圓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遍知,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知無知執。婆吒霰尼,執一切覺,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四計圓知心,成虛謬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則墮生無生執。諸迦葉波并婆羅門,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五計著崇事,迷心從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顛化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歸無歸執。無想天中諸舜若多,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六圓虛無心,成空亡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斷滅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於精圓,長不傾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貪非貪執。諸阿斯陀求長命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七執著命元,立固妄因,趣長勞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恣縱其心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真無真執。吒枳迦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八發邪思因,立熾塵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聲聞。諸無聞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九圓精應心,成趣寂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纏空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辟支。諸緣獨倫不迴心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十圓覺曶心,成湛明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覺圓明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塗成狂,因依迷惑,於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汝等存心秉如來道。將此法門,於我滅後,傳示末世。普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見魔自作沈孽保綏哀救,銷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歧路。如是法門,先過去世恒沙劫中,微塵如來,乘此心開,得無上道。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慧。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如淨琉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此是過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覺明分析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能諳識,心垢洗除,不落邪見。陰魔銷滅。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魎,無復出生。直至菩提,無諸少乏。下劣增進,於大涅槃心不迷悶。若諸末世愚鈍眾生,未識禪那,不知說法,樂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咒。若未能誦,寫於禪堂,或帶身上,一切諸魔,所不能動。汝當恭欽十方如來,究竟修進最後垂範。 阿難即從座起。聞佛示誨,頂禮欽奉,憶持無失。於大眾中重復白佛。如佛所言五陰相中,五種虛妄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來微細開示。又此五陰,為併銷除,為次第盡。如是五重,詣何為界。惟願如來發宣大慈。為此大眾清淨心目。以為末世一切眾生,作將來眼。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汝體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則不能來想中傳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懸崖不有。醋物未來。汝體必非虛妄通倫。口水如何因談醋出。是故當知,汝現色身,名為堅固第一妄想。即此所說臨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澀。由因受生,能動色體。汝今現前順益違損,二現驅馳,名為虛明第二妄想。由汝念慮,使汝色身。身非念倫,汝身何因隨念所使。種種取像。心生形取,與念相應。寤即想心。寐為諸夢。則汝想念搖動妄情,名為融通第三妄想。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髮生,氣銷容皺。日夜相代,曾無覺悟。 阿難。此若非汝,云何體遷。如必是真,汝何無覺。則汝諸行念念不停,名為幽隱第四妄想。又汝精明湛不搖處,名恒常者。於身不出見聞覺知。若實精真,不容習妄。何因汝等,曾於昔年睹一奇物。經歷年歲,憶妄俱無,於後忽然覆睹前異,記憶宛然,曾不遺失。則此精了湛不搖中,念念受熏,有何籌算。 阿難當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靜,流急不見,非是無流。若非想元,寧受妄習。非汝六根互用開合,此之妄想無時得滅。故汝現在見聞覺知中串習幾,則湛了內罔象虛無,第五顛倒微細精想。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唯記與妄,是想邊際。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我已示汝劫波巾結,何所不明,再此詣問。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三界。 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承事供養,心無虛度。於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緣,得福多不。 阿難答言:虛空無盡,珍寶無邊。昔有眾生施佛七錢,捨身猶獲轉輪王位。況復現前虛空既窮,佛土充遍,皆施珍寶。窮劫思議,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邊際。 佛告阿難。諸佛如來,語無虛妄。若復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夷,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乃至窮盡十方無間,靡不經歷。能以一念將此法門,於末劫中開示未學。是人罪障,應念銷滅。變其所受地獄苦因,成安樂國。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萬億倍,如是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復魔業。佛說此經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及諸他方菩薩二乘,聖仙童子,并初發心大力鬼神,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校友邵峰院士获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中关村奖 发布时间: 2021-09-30 2021年9月25日,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在中关村论坛全体会议上揭晓,14位科学家和150个项目榜上有名。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1996届本科校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资深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因“在病原菌毒力机制、抗菌天然免疫、细胞焦亡以及肿瘤免疫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开辟了炎症性细胞坏死研究的新方向,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被授予突出贡献中关村奖。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份荣誉属于我们整个团队,我为北京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而骄傲!” 邵峰于1991年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1999年取得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取得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取得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历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资深研究员,长期从事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在病原菌毒力机制和抗细菌天然免疫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原创性发现,是当今国际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领军学者之一。201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先后获得国际蛋白质学会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2013)、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2017)、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9)等。 照片来源:“未来科学大奖”官方网站
我手痠了 大家快來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2793?sloc=main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5287?loc=P_br_r0vq68ygz_D_2aabd0_B_2
超對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Antistub.svg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2年1月29日) 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未解決的物理學問題:時空超對稱是否實現於大自然?假若是,超對稱破壞的機制為何?超對稱是否能夠穩定電弱尺度,避免大幅度量子修正?最輕的超對稱粒子是否為暗物質的組成成分之一? Question mark2.svg 超對稱(supersymmetry,簡稱SUSY)是費米子和玻色子之間的一種對稱性,該對稱性至今在自然界中尚未被觀測到。物理學家認為這種對稱性是自發破缺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將會驗證粒子是否有相對應的超對稱粒子這個疑問。 超對稱模型能解決三個難題: 在大統一理論尺度,它能夠促使規範耦合常數收斂合一。 它能夠給出一個暗物質候選。 它能夠合理的解釋級列問題(hierarchy problem)。 目次 1 理論 2 歷史 2.1 額外維度 2.2 超粒子 2.3 磁單極 3 參見 4 參考文獻 5 外部連結 理論 超對稱代數: { Q α , Q ¯ β ˙ } = 2 ( σ μ ) α β ˙ P μ {\displaystyle \{Q_{\alpha },{\bar {Q}}_{\dot {\beta }}\}=2(\sigma ^{\mu })_{\alpha {\dot {\beta }}}P_{\mu }} \{Q_{\alpha },{\bar {Q}}_{{{\dot {\beta }}}}\}=2(\sigma ^{\mu })_{{\alpha {\dot {\beta }}}}P_{\mu } { Q α , Q β } = { Q ¯ α ˙ , Q ¯ β ˙ } = 0 {\displaystyle \{Q_{\alpha },Q_{\beta }\}=\{{\bar {Q}}_{\dot {\alpha }},{\bar {Q}}_{\dot {\beta }}\}=0} \{Q_{\alpha },Q_{\beta }\}=\{{\bar {Q}}_{{{\dot {\alpha }}}},{\bar {Q}}_{{{\dot {\beta }}}}\}=0 歷史 日本物理學家宮沢弘成(Hironari Miyazawa)[1]最早於1966年首次提出超對稱理論,描述費米子和玻色子之間的對稱(叫超對稱)[2][3][4]。超對稱可能統一自然界的基本作用力,以及解釋暗物質問題。 額外維度 弦理論家提出了N=8的超對稱理論統一費米子與玻色子。[5][6]八維宇宙叫超空間(superspace)。這是大的或彎曲的額外維度(large or warped extra dimensions)。 超粒子 一對之粒子為超對稱夥伴(supersymmetric partner),如: 重力微子(gravitino)、 光微子(photino)、 膠微子(gluino), 費米子之夥伴叫超粒子(sparticle) 超電子(super + electron = selectron) 但是物理學家現在不知道這樣的超粒子是否存在。 磁單極 若SUSY存在,則磁單極也必須存在。(但是由於宇宙暴脹,磁單極子的密度可以很低。) 磁單極的質量接近普朗克質量。磁單極的質量可以小於100 TeV。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似乎已將有些模型的超對稱排除。物理學家還沒發現了任何超粒子。
https://m.qingwk.com/u/24853764
2022-01-26 顏亘 新臺幣 1050 其它指定用途(台大物理系發展基金)
帝釋所問經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帝釋所問經 北宋 譯者:法賢 姊妹计划姊妹计划: 百科·数据项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伽陀國王舍城東菴羅園,大婆羅門聚落之北,毘提呬山帝釋巖中,與大眾俱。 爾時,帝釋天主聞佛在摩伽陀國毘提呬山帝釋巖中,即告五髻乾闥婆王子言:「汝可知不?我聞佛在摩伽陀國毘提呬山帝釋巖中,我欲與汝共詣佛所親近供養。」是時,五髻乾闥婆王子聞是語已,白帝釋言:「甚善!天主!」作是言已,即持瑠璃寶裝箜篌,隨從帝釋。時彼天眾,聞帝釋天主與五髻乾闥婆王子,發心往詣佛所親近供養,亦各發心,樂欲隨從往詣佛所親近供養。 爾時,帝釋天主與五髻乾闥婆王子及彼天眾,從彼天沒,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即到摩伽陀國毘提呬山側。是時,彼山忽有大光普徧照耀。其山四面所有人民,見彼光已,互相謂言:「此山何故有大火燃,映蔽本相猶如寶山?」 爾時,帝釋天主告五髻乾闥婆王子言:「汝見此山有如是殊妙色不?為佛世尊安止其中,四事清淨。又復此山所有堂殿悉皆寶成,人所居者,盡諸煩惱悉證聖果,乃至大力諸天亦常止此。」又復告言:「是故我等難逢難遇,如先所說親近供養,今正是時。汝五髻乾闥婆王子可以所持之樂,當作供養。何以故?過此已往,實難值遇。」 時,乾闥婆王子聞是語已,白帝釋言:「甚善!甚善!」說是言已即起思念:「諸佛如來具天耳通,無遠無近皆悉能聞。」作此念已,即動所持瑠璃寶裝箜篌,於其聲中而出伽陀,於伽陀中說所樂事,彼伽陀曰: 「汝日光賢女, 當請求父王, 與我為眷屬, 是知汝賢良。 我所戀慕汝, 譬如熱惱者, 思念於清凉, 如渴人思水。 如病者思藥, 如飢者念食, 如大象被鈎, 而不能前詣。 又如阿羅漢, 樂求寂滅法, 今我所求願, 其義亦復然。 貪欲增煩惱, 此無有真實, 不果所願求, 受種種苦惱。 我所作福業, 供養阿羅漢, 所獲得果報, 當與汝共之。 我求日光女, 是意甚堅固, 帝釋諸天主, 當施我所願。」 爾時,世尊於帝釋巖中,以天耳通遙聞其聲,即以神力遙告五髻乾闥婆王子言:「善哉!善哉!乾闥婆王子,汝善於樂!鼓動絃時,出微妙音如妙歌聲,作歌聲時復如絃音。以何因故久發音樂,於彼絃中而出伽陀?復於伽陀說三種音,謂愛樂音、龍音、阿羅漢音?」 爾時,五髻乾闥婆王子承佛神力,遙聞佛語,即白佛言:「世尊!我念一時有乾闥婆王名凍母囉,其王有女名為日光,我心所樂求為眷屬。我時雖設種種方便亦不果願,遂於女前動如是樂,於樂絃中而出伽陀,於伽陀中說三種音。世尊!我當動此樂時,彼善法會有諸天眾,互相謂曰:『此五髻乾闥婆王子,不見不聞,我佛世尊十號具足,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於是我謂諸天眾言:『汝等諸天善讚佛德。』諸天答言:『五髻乾闥婆王子!我等所有讚佛功德,與汝共之。』五髻乾闥婆王子聞諸天言,忽有省覺,報言:『仁者!我今歸佛世尊。』我以此事故,向於佛動如是樂。」 爾時,帝釋天主作如是念:「今此五髻乾闥婆王子根緣成熟,未至佛前,已伸供養。」作是念已,告五髻乾闥婆王子言:「汝持我語,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如我詞曰:『天主帝釋,稽首雙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不?進止無惱不?我今與彼忉利天眾,欲來詣佛親近供養。當聽佛旨。』」 是時,五髻乾闥婆王子聞此語已,白帝釋言:「甚善!天主!」作是語已,往詣佛所,頭面禮足住立一面而白佛言:「世尊!帝釋天主與忉利天眾,遣我來此禮佛雙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不?進止無惱不?我等今日欲詣佛所親近供養,故遣我來聽於佛旨。」 佛即答言:「汝可迴還告語帝釋及彼天眾,今正是時。」五髻乾闥婆王子承佛聖旨,還帝釋處傳世尊言,今正是時。 爾時帝釋及忉利天眾便詣佛所,到佛所已,禮佛雙足住立一面。是時,天主即起是念:「此帝釋巖,其相迫窄,天眾無數如何坐耶?」佛知其意,即以神力令巖寬廣,容諸天眾各不相礙。帝釋天主及彼天眾,各各禮佛次第而坐。眾坐已定,帝釋天主合掌白言:「世尊!我於長夜樂欲見佛、樂聞正法。世尊!我念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入火界三昧。是時,我在毘沙門宮,見彼宮中有一夫人,名曰妙臂,見佛入是火界三昧,合掌恭敬專心念佛。我見世尊未出三昧,告妙臂言:『待佛世尊出於三昧,傳我至誠問訊於佛,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不?進止無惱不?』又復告言:『待佛出定,傳我至誠,勿使忘失。』世尊!是事實不?」 佛言:「帝釋!此事實爾。而彼夫人曾代於汝致敬問訊。」佛又告言:「天主!我在三昧亦聞汝語,其後非久,即出三昧。」 爾時,帝釋白言:「世尊!我昔曾聞,有佛.如來.正等正覺,出現於世作大利益,以大方便隨類引導,或隱人相、或現天身。我今自知,佛出世間作大利益,以善方便隨類引導,或隱或顯。世尊!所有聲聞,從佛出家修持梵行,命終之後生忉利天,而彼天人樂三種事,謂壽命、色相及與名稱。世尊!昔有釋女,名曰密行,從佛出家持於梵行,常厭女身求男子相,命終之後生忉利天,為我作子,名曰密行,具大威力是大丈夫。世尊!復有三苾芻修聲聞行,而未能斷貪慾之心,命終之後生於天界,作尾那乾闥婆子,常來為彼密行天子作承事者。時,彼密行天向尾那乾闥婆子,說伽陀曰: 「『我昔為女人, 具智名密行, 厭女求男相, 常供佛法僧。 時見汝三子, 而修聲聞行, 今生於下族, 為我作承事。 汝等今當知, 我為汝說實, 汝昔為人時, 四事咸豐足。 不依佛禁戒, 今可懷慙恥, 了心即正法, 唯智者能了。 我昔汝同行, 近佛聞正法, 起信持佛戒, 及供養聖眾。 我因行正行, 得為帝釋子, 具天大威力, 自知名密行, 止殊勝宮殿, 轉女成男相。 汝乾闥婆子, 從佛持梵行, 聞佛最上法, 却為承事者。 我於天界中, 未見事今見, 修持聲聞行, 而生於下族。 汝乾闥婆子, 受我密行化, 汝等所受生, 非彼諸佛子。』 乾闥婆子言: 『天所說誠實。 我等因貪慾, 墮乾闥婆趣, 我今起精進, 唯念佛正法, 知貪慾生過, 斷彼貪慾心。 貪為煩惱縛, 其力勝魔軍, 棄佛真實法, 故不生勝天。 帝釋與梵王, 坐於善法會, 觀諸天勝行, 經遊天界者。 見我生下族, 經遊於天界, 我由行不正, 而不獲勝果。』 爾時密行天, 白父帝釋言: 『父王今當知, 我佛最上尊, 出現於世聞, 善降諸魔軍, 名釋迦牟尼。 此三乾闥婆, 是彼佛之子, 忘失於正念, 墮乾闥婆趣。 而於彼三中, 唯一不正知, 餘二歸正道, 常向佛菩提, 而行於正法, 所見諸聲聞, 無有能及者。 彼遠離所欲, 能斷於煩惱, 唯念佛世尊, 不復生餘想。 所有未了法, 彼二悉正知, 當得勝果報, 而生於梵天。』 「世尊!我於爾時聞密行天子說是偈已,我於此事有所未決,故來佛所,欲伸請問。願佛垂愍,為我宣說。」 爾時,世尊而作是念:「帝釋天主於長夜中無懈、無廢、無塵、無垢,如有所問,是真不知非作魔事,彼有所問當為宣說。」作是念已即說伽陀,告帝釋曰: 「帝釋今當知, 汝心中所樂, 欲有所問義, 當問我為說。」 爾時,帝釋天主即說伽陀,白世尊曰: 「今蒙佛聽許, 如我意所樂, 我今當啟請, 願佛為宣說。」 帝釋天主說伽陀已,白佛言:「世尊!所有天人、阿修羅、乾闥婆及諸異生等,以何為煩惱?」 佛言:「以憎愛為煩惱。帝釋天主!所有天人、阿修羅、乾闥婆乃至諸異生等,而作是念:『嗚呼!我自於他先無侵害,亦不怨枉、不鬪、不諍、無訴、無訟,又不相持,云何於我返作是事?』天主!如是之事由憎愛起,憎愛起故煩惱遂生。」 帝釋白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我今從佛了知此義,憎愛為煩惱。斷於疑惑,滿所樂心。」 爾時,帝釋天主得聞佛說歡喜信受,復白佛言:「世尊!此憎愛煩惱,何因何集?何生何緣?何因得有?何因得無?」 佛言:「天主!此憎愛煩惱,怨親為因,怨親而集,從怨親生,怨親為緣,由怨親故,有憎愛煩惱,若無怨親,憎愛即無。」 帝釋白佛言:「如是,如是,如佛所說。我今從佛了知此義,憎愛煩惱怨親為因,若無怨親即無憎愛。」又復白言:「世尊!怨親因何有?從何集?由何生?依何緣?何因得有?何因得無?」 佛告帝釋:「所欲為因,從所欲集,由所欲生,依所欲緣,因其所欲故有怨親,若無所欲怨親即無。」 帝釋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而彼怨親因所欲有。」又復白言:「世尊!而此所欲,何因而有?從何而集?由何而生?依於何緣?何因得有?何因得無?」 佛言:「帝釋!所欲因疑惑有,從疑惑集,由疑惑生,依疑惑緣,因疑惑故而有所欲,若無疑惑即無所欲。」 帝釋白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所欲因疑惑有。」又復白言:「世尊!疑惑何因?何集?何生?何緣?而此疑惑,何因得有?何因得無?」 佛告帝釋:「以虛妄為因,從虛妄而集,由虛妄生,依虛妄緣,以虛妄故即有疑惑,由疑惑故致有所欲,因其所欲故有怨親,由彼怨親遂有憎愛,以憎愛故,乃有刀劒相持訴訟鬪諍,情生諂曲,語不真實,起如是等種種罪業不善之法,由此得一大苦蘊集。天主!若無虛妄即無疑惑,若無疑惑即無所欲,所欲既無怨親何有?怨親不立憎愛自除,憎愛無故,刀劒相持訴訟鬪諍,諂曲之情不實之語,如是等種種罪業不善之法,皆悉得滅,如是則一大苦蘊滅。」 帝釋白佛言:「如是,如是,如佛所說,因疑惑故則有虛妄。」復白佛言:「世尊!虛妄之法以何法滅?乃至苾芻當云何行?」 佛告天主:「滅虛妄者,謂八正道。八正道者,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由是八法虛妄得滅。若諸苾芻行是法者,是即名為滅虛妄行。」 帝釋白佛言:「如是,如是。世尊!滅虛妄者是八正道。」帝釋復白佛言:「世尊!所滅虛妄法,若苾芻行者,當於別解脫法中有幾種法?」 佛言:「天主!虛妄法者,於別解脫法中,有六種法。何等為六?所謂眼觀色、耳聽聲、鼻齅香、舌了味、身覺觸、意分別法。天主!眼觀於色有二種義,謂可觀、不可觀。不可觀者,謂於一切染法境界而不可觀;可觀者,謂於一切善法境界而可觀察。如是眼觀色境,乃至意分別法,亦復如是。」 「世尊!我今從佛了知此義,不可觀者,所有眼境不善之法,若其觀者,是即增長染法、損減善法。其可觀者,所有眼境一切善法,若其觀者,即是增長善法、損減染法。乃至意分別法亦復如是。世尊!我今從佛聞是法已,滿所願樂,斷於疑惑。」又復白言:「世尊!若復苾芻欲滅虛妄者,當斷幾法?當行幾法?」 佛言:「天主!若有苾芻,欲滅虛妄法者,當斷三法、當行三法:一疑惑、二悕望、三無義語。此三種法,亦有可行、有不可行。不可行者,謂於此三種不善之法,當斷不行,若復行者,增不善法、損於善法;可行者,謂於此三種不善之法勤行除斷,即得不善損減、善法增長。」 帝釋白言:「世尊!如是,如是,我今從佛了知此義。疑惑、悕望、無義語等三種之法,若復行者,損諸善法、增長不善。若復苾芻,於此三法勤行除斷,即得不善損減、善法增長。」又復白言:「世尊!若有苾芻,行滅虛妄法者,有幾種身?」 佛言:「天主!若有苾芻,行滅虛妄法有三種身。三種身者,謂適悅身、苦惱身、捨身。適悅身者,有其二義,謂可行、不可行。可行者,謂諸善法;不可行者,謂諸不善法。苦惱身、捨身亦復如是。」 帝釋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我今從佛了知此義,若彼苾芻行滅虛妄法者,於適悅身、苦惱身、捨身,於此三身諸善法等可行,諸不善法等皆不可行。」 爾時,帝釋復白言:「世尊!所有一切眾生,樂欲、憶念、色相皆悉同不?」 佛言:「不也。天主,一切眾生,非同一欲、非同一念、非一色相。天主!一切眾生雖然各各居其界趣,亦各不知界趣差別,彼由不知界趣差別,是故行於黑闇之道,返執癡法以為真實。此諸眾生不知界趣種種差別,所了知者唯黑闇界,雖復了知,而亦常行於黑闇道,堅執癡法以為真實。」 帝釋白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我今從佛了知此義,一切眾生非同一欲、非同一念、非一色相,由彼眾生不知差別,故執癡闇而為真實。」 爾時,帝釋復白佛言:「世尊!所有一切沙門、婆羅門等,皆得究竟清淨梵行不?」 佛言:「不也。斯有二義。天主!若彼沙門、婆羅門等,不能盡彼愛法,決定不獲究竟清淨梵行。若彼沙門、婆羅門等,有能盡彼愛法,乃得無上解脫心正解脫,是名獲得究竟清淨梵行。」 帝釋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我今從佛了知此義。若沙門、婆羅門等不盡愛法,決定不獲究竟清淨梵行。若有沙門、婆羅門等盡彼愛法,決定獲得無上解脫心正解脫,是名獲得究竟清淨梵行。」 爾時,帝釋復白佛言:「世尊!我今云何當得永離諸見之病使不復生?是諸見病從心識生,我此心識當復云何?我雖問佛種種之義,云何不能獲聖果報,得佛.如來.應.正等覺?唯願世尊,為我斷除疑惑根本諸見之病。」 佛言:「天主!汝知之不?於往昔時有沙門、婆羅門亦問此義。」 帝釋白言:「世尊!我今憶念,於一時中有大威力諸天,集忉利天善法之會。爾時,會中有諸天人,不知法者輙欲成佛,以如是意告白世尊,佛察愚闇不與記莂。時,彼諸天不滿所願,心有差別,從座而起,各還本界,本界不現因遂墮落。時,彼諸天以墮落故即大驚怖,心生疑惑,各作是念:『本界不現定知墮落,我若得見沙門、婆羅門者,即往請問:汝是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不?』時,彼諸天或有見我唯獨經行,來詣我所而問我言:『仁者!汝是何人?』我時答言:『是帝釋天主。』時,彼諸天心苦惱故,白言:『天主!豈不見我受於苦惱,以我向佛應當問法而不能問,應可歸依而不歸依,以差別心遂還本界,本界不現定知墮落。是故苦惱,願見救護。天主!我從今日誓歸依佛為聲聞弟子。』我於爾時即說伽陀,答彼天曰: 「『汝等起邪念, 所言亦不正, 求佛心差別, 由是長受苦。 或見於沙門, 及彼婆羅門, 經行即請問, 汝是正覺不? 若是正覺者, 我歸依供養。 我即問於彼, 當云何供養? 所問不能知, 佛如實正道。 時彼諸天眾, 心之所樂欲, 心與心所法, 疑惑而分別。 我知彼心法, 如世尊所說, 我已當為說, 於彼三界中, 唯有佛世尊, 是世間大師。 善降大魔軍, 能度諸有情, 到涅槃彼岸。 如來大覺尊, 於天上人間, 無有能等者, 無畏大丈夫, 善斷貪愛病。 如來大日尊, 汝今稽首禮。』」 爾時,帝釋天主說是事已,佛復告言:「天主!汝可知彼過去之事,謂分別利及適悅利。」 帝釋白言:「世尊!我今憶念,往昔一時天與脩羅而相鬪戰,天人得勝,脩羅退敗。我作是念:『所有天人快樂及脩羅快樂,我今獨受而獲適悅。』因獲如是適悅之利,盡此生中當有鬪諍及刀兵相害,是謂因彼適悅之利。分別利者,盡此一生無鬪無諍,乃至刀兵不相持害,此為分別之利。」帝釋復言:「世尊!我今從佛聞是正法,轉復深信發起行願,願我壽終若生人間,生富貴族巨有財穀,多積珍寶輦輿車乘玩好之具,眷屬熾盛種種具足,常不乏少。願我當生如是上族處智者胎,身肢圓滿,色相殊妙,食於上味,尊貴自在,壽命長遠。起正信心向佛出家,剃除鬚髮被於法服,而為苾芻,常持梵行無所缺犯,證須陀洹、斯陀含果,乃至獲得盡苦邊際。世尊!我復聞有色究竟天,願我終於人間復生彼天。」 佛言:「天主!善哉,善哉。天主!如汝所願。何因何緣有此殊勝所證之果?」 帝釋白言:「世尊!我別無因,乃是從佛聞於正法發起深信,以願力故證如是果。世尊!我今於此會中聞於正法,以法力故增其智慧復增壽命。」 是時帝釋發是願已,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復有八萬天人,亦復獲得法眼清淨。爾時,帝釋天主聞法見法而能了知,住法堅固,斷諸疑惑。如是證已,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頂禮而白佛言:「世尊!我得解脫!我得解脫!從於今日盡其壽命,歸佛法僧,持優婆塞戒。」 爾時,帝釋天主即於佛前,迴語五髻乾闥婆王子言:「汝今於我快生善利及益多人,由汝前來以彼妙樂供養佛故,遂令我等聞法得果,待我還宮,滿汝所願。」 爾時,帝釋天主復告忉利天眾言:「仁者,汝等當作梵音,三歸於佛。於意云何?今佛世尊已得梵住寂靜涅槃。」是時,天眾隨於帝釋遶佛三匝,即以頭面禮佛雙足,住於佛前,異口同聲,乃作梵音,三歸佛曰: 「那謨那莫(一)薩多薩昧婆誐嚩帝(二)怛他(引)誐多(引)野(三)阿囉訶帝(引)三藐三沒駄野(四)」 帝釋天主與彼天眾,三復歸依佛已,及彼五髻乾闥婆王子等,隱於會中迴還天界。 爾時,娑婆界主大梵天王,過是日已至於夜分,來詣佛所,身光晃耀,照帝釋巖。到佛前已,禮佛雙足,却坐一面,合掌頂禮,說伽陀曰: 「帝釋為多利, 向佛問正法, 佛以微妙音, 為除斷疑惑。」 爾時,梵王說伽陀已,白言:「世尊!佛說正法時。帝釋天主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萬天人亦得法眼淨。」佛言:「如是,如是。」時,娑婆界主大梵天王,聞佛語已歡喜信受,禮佛足已隱身不現還於天界。 爾時,世尊即於夜分,往苾芻眾圍遶而坐,告諸苾芻言:「過是日已於夜分中,娑婆界主大梵天王,來詣我所。禮我足已,合掌恭敬說伽陀曰: 「『帝釋為多利, 向佛問正法, 佛以微妙音, 為除斷疑惑。』 「復謂我言:『帝釋天主聞正法時得法眼淨,及八萬天人亦得法眼淨。』我即告言:『如是,如是。』時,彼梵王聞我所說歡喜信受,禮我足已,隱身不現還於天界。」 是時,諸苾芻眾聞佛說是法已,皆大歡喜禮佛而退。 PD-icon.svg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分类: 北宋法賢佛經
《長部》與《長阿含經》對照表 发表于7月 29, 2011由Xiangqun The comparative catalog of Diganikaya & Dirgha-agama 《長部》與《長阿含經》對照表 《長部》(34經) 《長阿含經》(30經) 其他經典 一、Silakkhandhavagga 戒蘊品 1. Brahmajalasuttam 梵網經 u21.《梵動經》(大正1.88) No.21.《梵網六十二見經》(大正1.264) 2. Samabbaphalasuttam 沙門果經 u27.《沙門果經》(大正1.107) 《增壹阿含43.7經》(大正2.762),No.22.《寂志果經》(大正1.270);參見《本生經》J.150〈等活本生譚〉 3. Ambatthasuttam 阿摩晝經 u20.《阿摩晝經》(大正1.82) No.《佛開解梵志阿[風犮]經》(大正1.259a) 4. Sonadandasuttam 種德經 u22.《種德經》(大正1.94) 5. Kutadantasuttam 究羅檀頭經 u23.《究羅檀頭經》(大正1.96) 6. Mahalisuttam 摩訶梨經 u沒有相當的漢譯 7. Jaliyasuttam 闍利經 u沒有相當的漢譯 8. Mahasihanadasuttam 迦葉師子吼經 u25.《倮形梵志經》(大正1.102) 9. Potthapadasuttam 布吒婆樓經 u28.《布吒婆樓經》(大正1.109) 10. Subhasuttam 須婆經 u沒有相當的漢譯 11. Kevattasuttam 堅固經 u24.《堅固經》(大正1.101) 12. Lohiccasuttam 露遮經 u29.《露遮經》(大正1.112) 13. Tevijjasuttam 三明經 u26.《三明經》(大正1.104) 二、Mahavagga 大品 14. Mahapadanasuttam 大本經 u1.《大本經》(大正1.1) No.2.《七佛經》(大正1.150),No.3.《毘婆尸佛經》(大正1.540) ,No.4.《七佛父母姓字經》(大正1.159) ,《增壹含48.4經》(大正2.790a),梵Mahavadana-s. (Waldschmidt) 15. Mahanidanasuttam 大緣經 u13.《大緣方便經》(大正1.60) 《中阿含97經》大因經》(大正1.578),《人本欲生經》(大正1.241),No.52.《大生義經》(大正1.844),梵Mahavadana-s. (Waldschmidt 1953) 16. Mahaparinibbanasuttam大般涅槃經 u2.《遊行經》(大正1.11) No.5.《佛般泥洹經》(大正1.160),No.6.《般泥洹經》(大正1.176),No.7.《大般涅槃經》(大正1.191),No.1451.《說一切有部根本毘奈耶雜事》(大正24.382),梵Mahaparinirvana-s. (Waldschmidt 1950、1951),《相應部》S.3.15.Parinibbanasuttam般涅槃,cf. 《中阿含142經》雨勢經》、cf. 《中阿含3經》城喻經》、cf. 《中阿含33經》侍者經》、《增壹含19.11經》(大正2.596a) 《增壹含28.5經》(大正2.652b)、No.45.《大正句王經》(大正1.831a),《雜阿含1197經》,《別譯雜阿含110經》 17. Mahasudassanasuttam 大善見王經 u2.《遊行經》第二中(大正1.21.) 《中阿含68中經》大善見王經》(大正1.515),No.6.《般泥洹經》卷下(大正1.176),《大般涅槃經》卷中~下(大正1.196),《本生經》J.95,《行藏》Cariyapitaka第四(漢譯南傳藏第44冊)等 18. Janavasabhasuttam 闍尼沙經 u4.《闍尼沙經》(大正1.34) No.9.《人仙經》(大正1.213) 19. Mahagovindasuttam 大典尊經 u3.《典尊經》(大正1.30) No.8.《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大正1.207) 20. Mahasamayasuttam 大會經(大集經) u19.《大會經》(大正1.79) No.19.《大三摩惹經》(大正1.258),《雜阿含1192經》(大正2.323a),《別譯雜阿含105經》(大正2.411a),後二經相當本經1~3的部分,前三經與本經不同,梵Mahasamaja-s. (Waldschmidt 小經) 21. Sakkapabhasuttam 帝釋所問經 u14.《釋提桓因問經》(大正1.62) 《中阿含134經》釋問經》(大正1.632), No.15.《帝釋所問經》(大正1.246),No.203.《雜寶藏經》卷第六(73)〈帝釋問事緣〉(大正4.476),梵Wakraprawna-s. (Waldschmidt 小經) 22. Mahasatipatthanasuttam 大念處經 u《中阿含98經》念處經》(大正1.582) 23. Payasisuttam 弊宿經 u7.《弊宿經》(大正1.42) 《中阿含71經》蜱肆經》(大正2.525), No.45.《大正句王經》(大正1.831) 三、Pathikavagga 波梨品 24. Pathikasuttam 波梨經 u15.《阿[少/兔]夷經》(大正1.66) 25.Udumbarikasuttam優曇婆邏師子吼經 u8.《散陀那經》(大正1.47) 《中阿含104經》優曇婆邏經》(大正1.591),No.11.《尼拘陀梵志經》(大正1.222) 26. Cakkavattisuttam 轉輪聖王師子吼經 u6.《轉輪聖王修行經》(大正1.39) 《中阿含70經》轉輪王經》(大正1.520) 27. Aggabbasuttam 起世因本經 u5.《小緣經》(大正1.36) 《中阿含154經》婆羅婆堂經》(大正1.673),No.10.《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大正1.216) 28. Sampasadaniyasuttam 自歡喜經 u18.《自歡喜經》(大正1.76) No.18.《信佛功德經》(大正1.255),cf. 《雜阿含498經》(大正2.130c) 29. Pasadikasuttam 清淨經 u17.《清淨經》(大正1.72) 30. Lakkhanasuttam 三十二相經 u《中阿含59經》三十二相經》(大正1.493) 31. Sivgalasuttam 教授尸迦羅越經 u16.《善生經》(大正1.70) 《中阿含135經》善生經》(大正1.638),No.16.《尸迦羅越六方禮經》(大正1.250),No.17.《善生子經》(大正1.252) 32. Atanatiyasuttam 阿吒曩胝經 參考No.1245.《毘沙門天王經》(大正21.217),Hoernle:Manuscript Remains found in Eeastern Turkestan Vol.I.Atanatiya Sutra 33. Savgitisuttam 等誦經 u9.《眾集經》(大正1.49) No.12.《大集法門經》(大正1.226),Hoernle: Manuscript Remains found in Eastern Turkestan Vol.I. Sangitisutya斷簡 34. Dasuttarasuttam 十上經 u10.《十上經》(大正1.52) No.13.《十報法經》(大正1.233),梵Dasauttara-s.(Mittal) The comparative catalog of Dirgha-agama & Diganikaya 《長阿含經》與《長部》對照表 《長阿含經》(22卷) (30經) 《長部》(34經) 其他經典 卷第一(1)《大本經》 14. Mahapadanasuttam 大本經 No.2.《七佛經》(大正1.150),No.3.《毘婆尸佛經》(大正1.540) ,No.4.《七佛父母姓字經》(大正1.159) ,《增壹含48.4經》(大正2.790a),梵Mahavadana-s. (Waldschmidt 1953) 卷第二~四(2)《遊行經》 16. Mahaparinibbanasuttam大般涅槃經 No.5.《佛般泥洹經》(大正1.160),No.6.《般泥洹經》(大正1.176),No.7.《大般涅槃經》(大正1.191),No.1451.《說一切有部根本毘奈耶雜事》(大正24.382),梵Mahaparinirvana-s. (Waldschmidt 1950、1951),cf. 《中阿含142經》雨勢經》、cf. 《中阿含3經》城喻經》、cf. 《中阿含33經》侍者經》、《增壹含19.11經》(大正2.596a) 《增壹含28.5經》(大正2.652b) 《大正句王經》(大正1.831a) 卷第三(2)《遊行經》第二中 117. Mahasudassanasuttam 大善見王經 《中阿含68經》大善見王經》(大正1.515),No.06.《般泥洹經》卷下(大正No.6),No.7.《大般涅槃經》卷中~下(大正1.196),《本生經》J.95.,《行藏》Cariyapitaka第四(漢譯南傳藏第44冊) 卷第五 (3)《典尊經》 19. Mahagovindasuttam 大典尊經 No.8.《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大正1.207) 卷第五 (4)《闍尼沙經》 18. Janavasabhasuttam 闍尼沙經 No.9.《人仙經》(大正1.213) 卷第六 (5)《小緣經》 27. Aggabbasuttam 起世因本經 《中阿含154經》婆羅婆堂經》(大正1.673),No.10.《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大正1.216) 卷第六(6)《轉輪聖王修行經》 26. Cakkavattisuttam 轉輪聖王師子吼經 《中阿含70經》轉輪王經》(大正1.520) 卷第七 (7)《弊宿經》 23. Payasisuttam弊宿經 《中阿含71經》蜱肆經》(大正2.525),No.45.《大正句王經》(大正1.831) 卷第八 (8)《散陀那經》 25.Udumbarikasuttam優曇婆邏師子吼經 《中阿含104經》優曇婆邏經》(大正1.591),No.11.《尼拘陀梵志經》(大正1.222) 卷第八 (9)《眾集經》 33. Savgitisuttam 等誦經 No.12.《大集法門經》(大正1.226),Hoernle: Manuscript Remains found in Eastern Turkestan Vol.I. Sangitisutya斷簡 卷第九 (10)《十上經》 34. Dasuttarasuttam 十上經 No.13.《十報法經》(大正1.233),梵Dasauttara-s.(Mittal) 卷第九(11)《增壹經》 無 無 卷第十 (12)《三聚經》 無 無 卷第十(13)《大緣方便經》 15. Mahanidanasuttam 大緣經 No.14.《人本欲生經》(大正1.241),cf.《中阿含97經》大因經》(大正1.578),cf.No.52.《大生義經》(大正1.844),梵Mahavadana-s. (Waldschmidt 1953) 卷第十(14)《釋提桓因問經》 21. Sakkapabhasuttam 帝釋所問經 《中阿含134經》釋問經》(大正1.632),No.15.《帝釋所問經》(大正1.246),No.203.《雜寶藏經》卷第六(73)〈帝釋問事緣〉(大正4.476),梵Wakraprawna-s. (Waldschmidt 小經) 卷第十一(15)《阿[少/兔]夷經》 24. Pathikasuttam 波梨經 無 卷第十一(16)《善生經》 31. Sivgalasuttam 教授尸迦羅越經 《中阿含135經》善生經》(大正1.638),No.16.《尸迦羅越六方禮經》(大正1.250),No.17.《善生子經》(大正1.252) 卷第十二(17)《清淨經》 29. Pasadikasuttam 清淨經 無 卷第十二(18)《自歡喜經》 28. Sampasadaniyasuttam 自歡喜經 No.18.《信佛功德經》(大正1.255),cf.《雜阿含498經》(大正2.130c) 卷第十二(19)《大會經》 20. Mahasamayasuttam 大會經 No.19.《大三摩惹經》(大正1.258),《雜阿含1192經》(大正2.323a),《別譯雜阿含105經》(大正2.411a),後二經相當本經1~3的部分,前三經與本經不同,梵Mahasamaja-s. (Waldschmidt 小經) 卷第十三(20)《阿摩晝經》 3. Ambatthasuttam 阿摩晝經 No.20.《佛開解梵志阿[風犮]經》(大正1.259a) 卷第十四(21)《梵動經》 1. Brahmajalasuttam 梵網經 No.21.《梵網六十二見經》(大正1.264) 卷第十五(22)《種德經》 4. Sonadandasuttam 種德經 無 卷第十五(23)《究羅檀頭經》 5. Kutadantasuttam 究羅檀頭經 無 卷第十六(24)《堅固經》 11. Kevattasuttam 堅固經 無 卷第十六(25)《倮形梵志經》 8. Mahasihanadasuttam 迦葉師子吼經 無 卷第十六(26)《三明經》 13. Tevijjasuttam 三明經 無 卷第十七(27)《沙門果經》 2. Samabbaphalasuttam 沙門果經 《增壹阿含43.7經》(大正2.762),No.22.《寂志果經》(大正1.270);參見《本生經》J.150.〈等活本生譚〉 卷第十七(28)《布吒婆樓經》 9. Potthapadasuttam 布吒婆樓經 無 卷第十七(29)《露遮經》 12. Lohiccasuttam 露遮經 無 卷第十八~二二(30)《世記經》 無 《世記經》閻浮提州品第一: No.23.《大樓炭經》品第一(大正1.277) No.24.《起世經》品第一(大正1.310)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一(大正1.365) cf.《雜阿含424-426經》(大正2.111c-112a) cf.《增壹阿含29.3經》(大正2.656a) 《世記經》欝單曰品第二: No.23.《大樓炭經》品第二(大正1.279) No.24.《起世經》品第二(大正1.314)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二(大正1.369) cf.《中阿含60經》四洲經》(大正1.494) 《世記經》轉輪聖王品第三: No.23.《大樓炭經》品第三(大正1.281) No.24.《起世經》品第三(大正1.317)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三(大正1.372) cf.《中阿含70經》轉輪王經》(大正1.520) 《世記經》地獄品品第四: No.23.《大樓炭經》品第四(大正1.283) No.24.《起世經》品第四(大正1.320)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三(大正1.375) cf.《中阿含64經》天使經》(大正1.503) 《世記經》龍鳥品第五: No.23.《大樓炭經》品第六(大正1.288) No.24.《起世經》品第五(大正1.332)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一(大正1.387) cf.《雜阿含392經》(大正2.105) 《世記經》阿須倫品第六: No.23.《大樓炭經》品第五(大正1.287) No.24.《起世經》品第六(大正1.336)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六(大正1.390) 《世記經》四天王品第七: No.23.《大樓炭經》品第八(大正1.293) No.24.《起世經》品第七(大正1.339)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七(大正1.394) 《世記經》忉利天品第八: No.23.《大樓炭經》品第九(大正1.294) No.24.《起世經》品第八(大正1.341)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八(大正1.396) cf.《雜阿含861-863經》(大正2.219b) cf.《雜阿含1117經》(大正2.295c) cf.《增壹阿含31.5經》(大正268c) 《世記經》三災品第九: No.23.《大樓炭經》品第十一(大正1.302) No.24.《起世經》品第十一(大正1.354)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十一(大正1.409) 《世記經》戰鬪品第十: No.23.《大樓炭經》品第十(大正1.300) No.24.《起世經》品第九(大正1.349)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九(大正1.404) cf.《雜阿含1168經》(大正2.311c) cf.《雜阿含1110經》(大正2.292b) cf.《雜阿含1109經》(大正2.291c) cf.《雜阿含1222經》(大正2.333b) 《世記經》中劫品第十一: No.24.《起世經》品第十 (大正1.354)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十(大正1.408) cf.《長阿含5經》小緣經》(大正1.36) 《世記經》世本緣品第十二: No.23.《大樓炭經》品第十三(大正1.305) No.24.《起世經》品第十二(大正1.354)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十二(大正1.409)
我授權給大家趕快補習: 凝聚態物理學場論
2022-06-10 顏亘/谷家騏/顏劭安 新臺幣 3090 其它指定用途(臺大物理系林清涼教授紀念入學獎學金)
高雄中學校歌 臺灣良港 首屬高雄 巍峨黌舍 是我雄中 英才齊集 迎受春風 禮義廉恥 是所遵從 山河光復 先烈之功 建設祖國 我須效忠 服膺民主 矢志大同 願我同學 為民前鋒 自強不息 前途無窮 ----------------------------------------------------- 高雄女中校歌 巍巍壽山 浩浩海洋 漪嵎吾校 瀛島西南 莘莘學子 桃李芬芳 進德修業 自立自強 教育平等 女權伸張 興家建國 民族之光 -------------------------- 巍巍壽山 浩浩海洋 欹歟吾校 瀛島西南 莘莘學子 桃李芬芳 進德修業 自立自強 教育平等 女權伸張 興家建國 民族之光 更多更詳盡歌詞 在 ※ Mojim.com 魔鏡歌詞網 ---------------------------- 巍巍壽山 浩浩海洋 依隅吾校 領導西南 莘莘學子 桃李芬芳 進德修業 自立自強 教育平等 女權申張 興家建國 民族之光 ----------------------------------------------------------------------- 建國中學校歌 東海東,玉山下 培新苗,吐綠芽 春風吹放自由花 為樑為棟,同支大廈 看!我們重建燦爛的新中華 體格強,志氣大 勞不辭,苦不怕 樂群敬業,忘己利他 知恥力行,愛校如家 同學們!同學們!同學們! 努力奮鬥,同建大中華!! --------------------------------------------------------------------------- 北一女中校歌 唯我女校 寶島名高 莘莘學子 志氣凌霄 公誠勤毅 校訓孔昭 齊家治國 一肩雙挑 修養健全人格 具備科學頭腦 力行三民主義 實踐國父遺教 為國家盡至忠 為民族盡大孝 繼往開來 為我女界增光耀
https://m.youtube.com/c/TEDEdStudentTalks https://m.youtube.com/c/tedededucatortalks
應考號碼 / 考生姓名
09UD010058
james_yuan@mail.mosel.com.tw
-------------------------------------------------------------------------------------------------
詳述大一至今求學經驗、轉學動機、學習規劃及未來生涯規劃,文件請繕打並
用 A4 紙張輸出。
求學經驗:把最後一個答案公式框起來
轉學動機:想研究出好的粒子物理學
Bose 粒子
1. guage bosons
2. leptons
3. light mesons
4. strange mesons
5. charmed mesons
6. charmed, strange mesons
7. beauty mesons
8. beauty, strange mesons
9. beauty, charmed mesons
10. c 夸克偶素
11. b 夸克偶素
Fermi 粒子的重子
1. 核子
2. 激態核子
3. Δ baryons
4. Strange baryons
5. Charmed baryons
6. Beauty baryons
學習規劃及未來生涯規劃:多查緝書本的時效性與正確性
因為未來要多以科學觀點考據真實性
排序 志願選項
1 物理學系物理組二年級
2 物理學系光電物理組二年級
卷十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銷滅,寤寐恒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鑑明,來無所黏,過無蹤跡。虛受照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元,從此披露。見諸十方十二眾生,畢殫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根塵究竟樞穴。此則名為行陰區宇。若此清擾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習。如波瀾滅,化為澄水,名行陰盡。是人則能超眾生濁。觀其所由,幽隱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當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類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窮生類本。於本類中生元露者,觀彼幽清圓擾動元。於圓元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二無因論。一者、是人見本無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乘於眼根八百功德,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祇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便作是解,此等世間十方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二者、是人見末無因。何以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鵠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一外道,立無因論。
阿難。是三摩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圓常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遍常論。一者、是人窮心境性,二處無因。修習能知二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咸皆循環,不曾散失,計以為常。二者、是人窮四大元,四性常住。修習能知四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咸皆體恒,不曾散失,計以為常。三者、是人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處,性常恒故。修習能知八萬劫中,一切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以為常。四者、是人既盡想元,生理更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由此計常,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二外道,立圓常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自他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顛倒見,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者、是人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從是則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一切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則我心性名之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者、是人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恒沙國土。見劫壞處,名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者、是人別觀我心,精細微密,猶如微塵。流轉十方,性無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者、是人知想陰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為無常。由此計度一分無常一分常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三外道,一分常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分位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四有邊論。一者、是人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名為有邊。計相續心,名為無邊。二者、是人觀八萬劫,則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無聞見處,名為無邊。有眾生處,名為有邊。三者、是人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者、是人窮行陰空。以其所見心路籌度一切眾生一身之中,計其咸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由此計度有邊無邊,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四外道,立有邊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知見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四種顛倒,不死矯亂,遍計虛論。一者、是人觀變化元。見遷流處,名之為變。見相續處,名之為恒。見所見處,名之為生。不見見處,名之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名之為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名之為減。各各生處,名之為有。互互亡處,名之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人,來問其義。答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彼前人遺失章句。二者、是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有人來問,唯答一字,但言其無。除無之餘,無所言說。三者、是人諦觀其心,各各有處,因有得證。有人來問,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餘,無所言說。四者、是人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有人來問,答言: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由此計度矯亂虛無,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五外道。四顛倒性,不死矯亂,遍計虛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無盡流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有相發心顛倒。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惱,畢竟菩提,兩性並驅,各不相觸。由此計度死後有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六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有相,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先除滅色受想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無相,發心顛倒。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復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斷滅。由此計度死後無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七外道,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行存中,兼受想滅,雙計有無,自體相破,是人墜入死後俱非,起顛倒論。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由此計度死後俱非,後際昏瞢無可道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八外道,立五陰中死後俱非,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無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七斷滅論。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銷滅,滅已無復。由此計度死後斷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九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斷滅,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有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以二禪,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由此計度五現涅槃,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十外道,立五陰中五現涅槃,心顛倒論。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狂解,皆是行陰用心交互,故現斯悟。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以迷為解,自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必須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護,銷息邪見。教其身心,開覺真義。於無上道不遭枝歧。勿令心祈得少為足。作大覺王清淨標指。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絛然隳裂沈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此則名為識陰區宇。若於群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淨。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當知。是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能令己身根隔合開,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曶,能入圓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因所因執。娑毗迦羅所歸冥諦,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種。阿難。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歸覽為自體,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一類流出,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能非能執。摩醯首羅,現無邊身,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二立能為心,成能事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圓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歸有所歸依,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常非常執。計自在天,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計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圓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知,知遍圓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遍知,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知無知執。婆吒霰尼,執一切覺,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四計圓知心,成虛謬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則墮生無生執。諸迦葉波并婆羅門,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五計著崇事,迷心從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顛化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歸無歸執。無想天中諸舜若多,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六圓虛無心,成空亡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斷滅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於精圓,長不傾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貪非貪執。諸阿斯陀求長命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七執著命元,立固妄因,趣長勞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恣縱其心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真無真執。吒枳迦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八發邪思因,立熾塵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聲聞。諸無聞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九圓精應心,成趣寂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纏空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辟支。諸緣獨倫不迴心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十圓覺曶心,成湛明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覺圓明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塗成狂,因依迷惑,於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汝等存心秉如來道。將此法門,於我滅後,傳示末世。普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見魔自作沈孽保綏哀救,銷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歧路。如是法門,先過去世恒沙劫中,微塵如來,乘此心開,得無上道。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慧。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如淨琉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此是過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覺明分析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能諳識,心垢洗除,不落邪見。陰魔銷滅。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魎,無復出生。直至菩提,無諸少乏。下劣增進,於大涅槃心不迷悶。若諸末世愚鈍眾生,未識禪那,不知說法,樂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咒。若未能誦,寫於禪堂,或帶身上,一切諸魔,所不能動。汝當恭欽十方如來,究竟修進最後垂範。
阿難即從座起。聞佛示誨,頂禮欽奉,憶持無失。於大眾中重復白佛。如佛所言五陰相中,五種虛妄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來微細開示。又此五陰,為併銷除,為次第盡。如是五重,詣何為界。惟願如來發宣大慈。為此大眾清淨心目。以為末世一切眾生,作將來眼。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汝體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則不能來想中傳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懸崖不有。醋物未來。汝體必非虛妄通倫。口水如何因談醋出。是故當知,汝現色身,名為堅固第一妄想。即此所說臨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澀。由因受生,能動色體。汝今現前順益違損,二現驅馳,名為虛明第二妄想。由汝念慮,使汝色身。身非念倫,汝身何因隨念所使。種種取像。心生形取,與念相應。寤即想心。寐為諸夢。則汝想念搖動妄情,名為融通第三妄想。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髮生,氣銷容皺。日夜相代,曾無覺悟。
阿難。此若非汝,云何體遷。如必是真,汝何無覺。則汝諸行念念不停,名為幽隱第四妄想。又汝精明湛不搖處,名恒常者。於身不出見聞覺知。若實精真,不容習妄。何因汝等,曾於昔年睹一奇物。經歷年歲,憶妄俱無,於後忽然覆睹前異,記憶宛然,曾不遺失。則此精了湛不搖中,念念受熏,有何籌算。
阿難當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靜,流急不見,非是無流。若非想元,寧受妄習。非汝六根互用開合,此之妄想無時得滅。故汝現在見聞覺知中串習幾,則湛了內罔象虛無,第五顛倒微細精想。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唯記與妄,是想邊際。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我已示汝劫波巾結,何所不明,再此詣問。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三界。
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承事供養,心無虛度。於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緣,得福多不。
阿難答言:虛空無盡,珍寶無邊。昔有眾生施佛七錢,捨身猶獲轉輪王位。況復現前虛空既窮,佛土充遍,皆施珍寶。窮劫思議,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邊際。
佛告阿難。諸佛如來,語無虛妄。若復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夷,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乃至窮盡十方無間,靡不經歷。能以一念將此法門,於末劫中開示未學。是人罪障,應念銷滅。變其所受地獄苦因,成安樂國。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萬億倍,如是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復魔業。佛說此經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及諸他方菩薩二乘,聖仙童子,并初發心大力鬼神,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校友邵峰院士获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中关村奖
发布时间: 2021-09-30
2021年9月25日,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在中关村论坛全体会议上揭晓,14位科学家和150个项目榜上有名。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1996届本科校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资深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因“在病原菌毒力机制、抗菌天然免疫、细胞焦亡以及肿瘤免疫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开辟了炎症性细胞坏死研究的新方向,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被授予突出贡献中关村奖。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份荣誉属于我们整个团队,我为北京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而骄傲!”
邵峰于1991年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1999年取得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取得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取得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历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资深研究员,长期从事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在病原菌毒力机制和抗细菌天然免疫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原创性发现,是当今国际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领军学者之一。201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先后获得国际蛋白质学会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2013)、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2017)、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9)等。
照片来源:“未来科学大奖”官方网站
我手痠了
大家快來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2793?sloc=main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5287?loc=P_br_r0vq68ygz_D_2aabd0_B_2
超對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Antistub.svg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2年1月29日)
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未解決的物理學問題:時空超對稱是否實現於大自然?假若是,超對稱破壞的機制為何?超對稱是否能夠穩定電弱尺度,避免大幅度量子修正?最輕的超對稱粒子是否為暗物質的組成成分之一? Question mark2.svg
超對稱(supersymmetry,簡稱SUSY)是費米子和玻色子之間的一種對稱性,該對稱性至今在自然界中尚未被觀測到。物理學家認為這種對稱性是自發破缺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將會驗證粒子是否有相對應的超對稱粒子這個疑問。
超對稱模型能解決三個難題:
在大統一理論尺度,它能夠促使規範耦合常數收斂合一。
它能夠給出一個暗物質候選。
它能夠合理的解釋級列問題(hierarchy problem)。
目次
1 理論
2 歷史
2.1 額外維度
2.2 超粒子
2.3 磁單極
3 參見
4 參考文獻
5 外部連結
理論
超對稱代數:
{ Q α , Q ¯ β ˙ } = 2 ( σ μ ) α β ˙ P μ {\displaystyle \{Q_{\alpha },{\bar {Q}}_{\dot {\beta }}\}=2(\sigma ^{\mu })_{\alpha {\dot {\beta }}}P_{\mu }} \{Q_{\alpha },{\bar {Q}}_{{{\dot {\beta }}}}\}=2(\sigma ^{\mu })_{{\alpha {\dot {\beta }}}}P_{\mu }
{ Q α , Q β } = { Q ¯ α ˙ , Q ¯ β ˙ } = 0 {\displaystyle \{Q_{\alpha },Q_{\beta }\}=\{{\bar {Q}}_{\dot {\alpha }},{\bar {Q}}_{\dot {\beta }}\}=0} \{Q_{\alpha },Q_{\beta }\}=\{{\bar {Q}}_{{{\dot {\alpha }}}},{\bar {Q}}_{{{\dot {\beta }}}}\}=0
歷史
日本物理學家宮沢弘成(Hironari Miyazawa)[1]最早於1966年首次提出超對稱理論,描述費米子和玻色子之間的對稱(叫超對稱)[2][3][4]。超對稱可能統一自然界的基本作用力,以及解釋暗物質問題。
額外維度
弦理論家提出了N=8的超對稱理論統一費米子與玻色子。[5][6]八維宇宙叫超空間(superspace)。這是大的或彎曲的額外維度(large or warped extra dimensions)。
超粒子
一對之粒子為超對稱夥伴(supersymmetric partner),如:
重力微子(gravitino)、
光微子(photino)、
膠微子(gluino),
費米子之夥伴叫超粒子(sparticle)
超電子(super + electron = selectron)
但是物理學家現在不知道這樣的超粒子是否存在。
磁單極
若SUSY存在,則磁單極也必須存在。(但是由於宇宙暴脹,磁單極子的密度可以很低。)
磁單極的質量接近普朗克質量。磁單極的質量可以小於100 TeV。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似乎已將有些模型的超對稱排除。物理學家還沒發現了任何超粒子。
https://m.qingwk.com/u/24853764
2022-01-26 顏亘 新臺幣 1050
其它指定用途(台大物理系發展基金)
帝釋所問經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帝釋所問經 北宋
譯者:法賢
姊妹计划姊妹计划: 百科·数据项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伽陀國王舍城東菴羅園,大婆羅門聚落之北,毘提呬山帝釋巖中,與大眾俱。
爾時,帝釋天主聞佛在摩伽陀國毘提呬山帝釋巖中,即告五髻乾闥婆王子言:「汝可知不?我聞佛在摩伽陀國毘提呬山帝釋巖中,我欲與汝共詣佛所親近供養。」是時,五髻乾闥婆王子聞是語已,白帝釋言:「甚善!天主!」作是言已,即持瑠璃寶裝箜篌,隨從帝釋。時彼天眾,聞帝釋天主與五髻乾闥婆王子,發心往詣佛所親近供養,亦各發心,樂欲隨從往詣佛所親近供養。
爾時,帝釋天主與五髻乾闥婆王子及彼天眾,從彼天沒,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即到摩伽陀國毘提呬山側。是時,彼山忽有大光普徧照耀。其山四面所有人民,見彼光已,互相謂言:「此山何故有大火燃,映蔽本相猶如寶山?」
爾時,帝釋天主告五髻乾闥婆王子言:「汝見此山有如是殊妙色不?為佛世尊安止其中,四事清淨。又復此山所有堂殿悉皆寶成,人所居者,盡諸煩惱悉證聖果,乃至大力諸天亦常止此。」又復告言:「是故我等難逢難遇,如先所說親近供養,今正是時。汝五髻乾闥婆王子可以所持之樂,當作供養。何以故?過此已往,實難值遇。」
時,乾闥婆王子聞是語已,白帝釋言:「甚善!甚善!」說是言已即起思念:「諸佛如來具天耳通,無遠無近皆悉能聞。」作此念已,即動所持瑠璃寶裝箜篌,於其聲中而出伽陀,於伽陀中說所樂事,彼伽陀曰:
「汝日光賢女, 當請求父王,
與我為眷屬, 是知汝賢良。
我所戀慕汝, 譬如熱惱者,
思念於清凉, 如渴人思水。
如病者思藥, 如飢者念食,
如大象被鈎, 而不能前詣。
又如阿羅漢, 樂求寂滅法,
今我所求願, 其義亦復然。
貪欲增煩惱, 此無有真實,
不果所願求, 受種種苦惱。
我所作福業, 供養阿羅漢,
所獲得果報, 當與汝共之。
我求日光女, 是意甚堅固,
帝釋諸天主, 當施我所願。」
爾時,世尊於帝釋巖中,以天耳通遙聞其聲,即以神力遙告五髻乾闥婆王子言:「善哉!善哉!乾闥婆王子,汝善於樂!鼓動絃時,出微妙音如妙歌聲,作歌聲時復如絃音。以何因故久發音樂,於彼絃中而出伽陀?復於伽陀說三種音,謂愛樂音、龍音、阿羅漢音?」
爾時,五髻乾闥婆王子承佛神力,遙聞佛語,即白佛言:「世尊!我念一時有乾闥婆王名凍母囉,其王有女名為日光,我心所樂求為眷屬。我時雖設種種方便亦不果願,遂於女前動如是樂,於樂絃中而出伽陀,於伽陀中說三種音。世尊!我當動此樂時,彼善法會有諸天眾,互相謂曰:『此五髻乾闥婆王子,不見不聞,我佛世尊十號具足,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於是我謂諸天眾言:『汝等諸天善讚佛德。』諸天答言:『五髻乾闥婆王子!我等所有讚佛功德,與汝共之。』五髻乾闥婆王子聞諸天言,忽有省覺,報言:『仁者!我今歸佛世尊。』我以此事故,向於佛動如是樂。」
爾時,帝釋天主作如是念:「今此五髻乾闥婆王子根緣成熟,未至佛前,已伸供養。」作是念已,告五髻乾闥婆王子言:「汝持我語,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如我詞曰:『天主帝釋,稽首雙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不?進止無惱不?我今與彼忉利天眾,欲來詣佛親近供養。當聽佛旨。』」
是時,五髻乾闥婆王子聞此語已,白帝釋言:「甚善!天主!」作是語已,往詣佛所,頭面禮足住立一面而白佛言:「世尊!帝釋天主與忉利天眾,遣我來此禮佛雙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不?進止無惱不?我等今日欲詣佛所親近供養,故遣我來聽於佛旨。」
佛即答言:「汝可迴還告語帝釋及彼天眾,今正是時。」五髻乾闥婆王子承佛聖旨,還帝釋處傳世尊言,今正是時。
爾時帝釋及忉利天眾便詣佛所,到佛所已,禮佛雙足住立一面。是時,天主即起是念:「此帝釋巖,其相迫窄,天眾無數如何坐耶?」佛知其意,即以神力令巖寬廣,容諸天眾各不相礙。帝釋天主及彼天眾,各各禮佛次第而坐。眾坐已定,帝釋天主合掌白言:「世尊!我於長夜樂欲見佛、樂聞正法。世尊!我念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入火界三昧。是時,我在毘沙門宮,見彼宮中有一夫人,名曰妙臂,見佛入是火界三昧,合掌恭敬專心念佛。我見世尊未出三昧,告妙臂言:『待佛世尊出於三昧,傳我至誠問訊於佛,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不?進止無惱不?』又復告言:『待佛出定,傳我至誠,勿使忘失。』世尊!是事實不?」
佛言:「帝釋!此事實爾。而彼夫人曾代於汝致敬問訊。」佛又告言:「天主!我在三昧亦聞汝語,其後非久,即出三昧。」
爾時,帝釋白言:「世尊!我昔曾聞,有佛.如來.正等正覺,出現於世作大利益,以大方便隨類引導,或隱人相、或現天身。我今自知,佛出世間作大利益,以善方便隨類引導,或隱或顯。世尊!所有聲聞,從佛出家修持梵行,命終之後生忉利天,而彼天人樂三種事,謂壽命、色相及與名稱。世尊!昔有釋女,名曰密行,從佛出家持於梵行,常厭女身求男子相,命終之後生忉利天,為我作子,名曰密行,具大威力是大丈夫。世尊!復有三苾芻修聲聞行,而未能斷貪慾之心,命終之後生於天界,作尾那乾闥婆子,常來為彼密行天子作承事者。時,彼密行天向尾那乾闥婆子,說伽陀曰:
「『我昔為女人, 具智名密行,
厭女求男相, 常供佛法僧。
時見汝三子, 而修聲聞行,
今生於下族, 為我作承事。
汝等今當知, 我為汝說實,
汝昔為人時, 四事咸豐足。
不依佛禁戒, 今可懷慙恥,
了心即正法, 唯智者能了。
我昔汝同行, 近佛聞正法,
起信持佛戒, 及供養聖眾。
我因行正行, 得為帝釋子,
具天大威力, 自知名密行,
止殊勝宮殿, 轉女成男相。
汝乾闥婆子, 從佛持梵行,
聞佛最上法, 却為承事者。
我於天界中, 未見事今見,
修持聲聞行, 而生於下族。
汝乾闥婆子, 受我密行化,
汝等所受生, 非彼諸佛子。』
乾闥婆子言: 『天所說誠實。
我等因貪慾, 墮乾闥婆趣,
我今起精進, 唯念佛正法,
知貪慾生過, 斷彼貪慾心。
貪為煩惱縛, 其力勝魔軍,
棄佛真實法, 故不生勝天。
帝釋與梵王, 坐於善法會,
觀諸天勝行, 經遊天界者。
見我生下族, 經遊於天界,
我由行不正, 而不獲勝果。』
爾時密行天, 白父帝釋言:
『父王今當知, 我佛最上尊,
出現於世聞, 善降諸魔軍,
名釋迦牟尼。 此三乾闥婆,
是彼佛之子, 忘失於正念,
墮乾闥婆趣。 而於彼三中,
唯一不正知, 餘二歸正道,
常向佛菩提, 而行於正法,
所見諸聲聞, 無有能及者。
彼遠離所欲, 能斷於煩惱,
唯念佛世尊, 不復生餘想。
所有未了法, 彼二悉正知,
當得勝果報, 而生於梵天。』
「世尊!我於爾時聞密行天子說是偈已,我於此事有所未決,故來佛所,欲伸請問。願佛垂愍,為我宣說。」
爾時,世尊而作是念:「帝釋天主於長夜中無懈、無廢、無塵、無垢,如有所問,是真不知非作魔事,彼有所問當為宣說。」作是念已即說伽陀,告帝釋曰:
「帝釋今當知, 汝心中所樂,
欲有所問義, 當問我為說。」
爾時,帝釋天主即說伽陀,白世尊曰:
「今蒙佛聽許, 如我意所樂,
我今當啟請, 願佛為宣說。」
帝釋天主說伽陀已,白佛言:「世尊!所有天人、阿修羅、乾闥婆及諸異生等,以何為煩惱?」
佛言:「以憎愛為煩惱。帝釋天主!所有天人、阿修羅、乾闥婆乃至諸異生等,而作是念:『嗚呼!我自於他先無侵害,亦不怨枉、不鬪、不諍、無訴、無訟,又不相持,云何於我返作是事?』天主!如是之事由憎愛起,憎愛起故煩惱遂生。」
帝釋白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我今從佛了知此義,憎愛為煩惱。斷於疑惑,滿所樂心。」
爾時,帝釋天主得聞佛說歡喜信受,復白佛言:「世尊!此憎愛煩惱,何因何集?何生何緣?何因得有?何因得無?」
佛言:「天主!此憎愛煩惱,怨親為因,怨親而集,從怨親生,怨親為緣,由怨親故,有憎愛煩惱,若無怨親,憎愛即無。」
帝釋白佛言:「如是,如是,如佛所說。我今從佛了知此義,憎愛煩惱怨親為因,若無怨親即無憎愛。」又復白言:「世尊!怨親因何有?從何集?由何生?依何緣?何因得有?何因得無?」
佛告帝釋:「所欲為因,從所欲集,由所欲生,依所欲緣,因其所欲故有怨親,若無所欲怨親即無。」
帝釋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而彼怨親因所欲有。」又復白言:「世尊!而此所欲,何因而有?從何而集?由何而生?依於何緣?何因得有?何因得無?」
佛言:「帝釋!所欲因疑惑有,從疑惑集,由疑惑生,依疑惑緣,因疑惑故而有所欲,若無疑惑即無所欲。」
帝釋白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所欲因疑惑有。」又復白言:「世尊!疑惑何因?何集?何生?何緣?而此疑惑,何因得有?何因得無?」
佛告帝釋:「以虛妄為因,從虛妄而集,由虛妄生,依虛妄緣,以虛妄故即有疑惑,由疑惑故致有所欲,因其所欲故有怨親,由彼怨親遂有憎愛,以憎愛故,乃有刀劒相持訴訟鬪諍,情生諂曲,語不真實,起如是等種種罪業不善之法,由此得一大苦蘊集。天主!若無虛妄即無疑惑,若無疑惑即無所欲,所欲既無怨親何有?怨親不立憎愛自除,憎愛無故,刀劒相持訴訟鬪諍,諂曲之情不實之語,如是等種種罪業不善之法,皆悉得滅,如是則一大苦蘊滅。」
帝釋白佛言:「如是,如是,如佛所說,因疑惑故則有虛妄。」復白佛言:「世尊!虛妄之法以何法滅?乃至苾芻當云何行?」
佛告天主:「滅虛妄者,謂八正道。八正道者,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由是八法虛妄得滅。若諸苾芻行是法者,是即名為滅虛妄行。」
帝釋白佛言:「如是,如是。世尊!滅虛妄者是八正道。」帝釋復白佛言:「世尊!所滅虛妄法,若苾芻行者,當於別解脫法中有幾種法?」
佛言:「天主!虛妄法者,於別解脫法中,有六種法。何等為六?所謂眼觀色、耳聽聲、鼻齅香、舌了味、身覺觸、意分別法。天主!眼觀於色有二種義,謂可觀、不可觀。不可觀者,謂於一切染法境界而不可觀;可觀者,謂於一切善法境界而可觀察。如是眼觀色境,乃至意分別法,亦復如是。」
「世尊!我今從佛了知此義,不可觀者,所有眼境不善之法,若其觀者,是即增長染法、損減善法。其可觀者,所有眼境一切善法,若其觀者,即是增長善法、損減染法。乃至意分別法亦復如是。世尊!我今從佛聞是法已,滿所願樂,斷於疑惑。」又復白言:「世尊!若復苾芻欲滅虛妄者,當斷幾法?當行幾法?」
佛言:「天主!若有苾芻,欲滅虛妄法者,當斷三法、當行三法:一疑惑、二悕望、三無義語。此三種法,亦有可行、有不可行。不可行者,謂於此三種不善之法,當斷不行,若復行者,增不善法、損於善法;可行者,謂於此三種不善之法勤行除斷,即得不善損減、善法增長。」
帝釋白言:「世尊!如是,如是,我今從佛了知此義。疑惑、悕望、無義語等三種之法,若復行者,損諸善法、增長不善。若復苾芻,於此三法勤行除斷,即得不善損減、善法增長。」又復白言:「世尊!若有苾芻,行滅虛妄法者,有幾種身?」
佛言:「天主!若有苾芻,行滅虛妄法有三種身。三種身者,謂適悅身、苦惱身、捨身。適悅身者,有其二義,謂可行、不可行。可行者,謂諸善法;不可行者,謂諸不善法。苦惱身、捨身亦復如是。」
帝釋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我今從佛了知此義,若彼苾芻行滅虛妄法者,於適悅身、苦惱身、捨身,於此三身諸善法等可行,諸不善法等皆不可行。」
爾時,帝釋復白言:「世尊!所有一切眾生,樂欲、憶念、色相皆悉同不?」
佛言:「不也。天主,一切眾生,非同一欲、非同一念、非一色相。天主!一切眾生雖然各各居其界趣,亦各不知界趣差別,彼由不知界趣差別,是故行於黑闇之道,返執癡法以為真實。此諸眾生不知界趣種種差別,所了知者唯黑闇界,雖復了知,而亦常行於黑闇道,堅執癡法以為真實。」
帝釋白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我今從佛了知此義,一切眾生非同一欲、非同一念、非一色相,由彼眾生不知差別,故執癡闇而為真實。」
爾時,帝釋復白佛言:「世尊!所有一切沙門、婆羅門等,皆得究竟清淨梵行不?」
佛言:「不也。斯有二義。天主!若彼沙門、婆羅門等,不能盡彼愛法,決定不獲究竟清淨梵行。若彼沙門、婆羅門等,有能盡彼愛法,乃得無上解脫心正解脫,是名獲得究竟清淨梵行。」
帝釋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我今從佛了知此義。若沙門、婆羅門等不盡愛法,決定不獲究竟清淨梵行。若有沙門、婆羅門等盡彼愛法,決定獲得無上解脫心正解脫,是名獲得究竟清淨梵行。」
爾時,帝釋復白佛言:「世尊!我今云何當得永離諸見之病使不復生?是諸見病從心識生,我此心識當復云何?我雖問佛種種之義,云何不能獲聖果報,得佛.如來.應.正等覺?唯願世尊,為我斷除疑惑根本諸見之病。」
佛言:「天主!汝知之不?於往昔時有沙門、婆羅門亦問此義。」
帝釋白言:「世尊!我今憶念,於一時中有大威力諸天,集忉利天善法之會。爾時,會中有諸天人,不知法者輙欲成佛,以如是意告白世尊,佛察愚闇不與記莂。時,彼諸天不滿所願,心有差別,從座而起,各還本界,本界不現因遂墮落。時,彼諸天以墮落故即大驚怖,心生疑惑,各作是念:『本界不現定知墮落,我若得見沙門、婆羅門者,即往請問:汝是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不?』時,彼諸天或有見我唯獨經行,來詣我所而問我言:『仁者!汝是何人?』我時答言:『是帝釋天主。』時,彼諸天心苦惱故,白言:『天主!豈不見我受於苦惱,以我向佛應當問法而不能問,應可歸依而不歸依,以差別心遂還本界,本界不現定知墮落。是故苦惱,願見救護。天主!我從今日誓歸依佛為聲聞弟子。』我於爾時即說伽陀,答彼天曰:
「『汝等起邪念, 所言亦不正,
求佛心差別, 由是長受苦。
或見於沙門, 及彼婆羅門,
經行即請問, 汝是正覺不?
若是正覺者, 我歸依供養。
我即問於彼, 當云何供養?
所問不能知, 佛如實正道。
時彼諸天眾, 心之所樂欲,
心與心所法, 疑惑而分別。
我知彼心法, 如世尊所說,
我已當為說, 於彼三界中,
唯有佛世尊, 是世間大師。
善降大魔軍, 能度諸有情,
到涅槃彼岸。 如來大覺尊,
於天上人間, 無有能等者,
無畏大丈夫, 善斷貪愛病。
如來大日尊, 汝今稽首禮。』」
爾時,帝釋天主說是事已,佛復告言:「天主!汝可知彼過去之事,謂分別利及適悅利。」
帝釋白言:「世尊!我今憶念,往昔一時天與脩羅而相鬪戰,天人得勝,脩羅退敗。我作是念:『所有天人快樂及脩羅快樂,我今獨受而獲適悅。』因獲如是適悅之利,盡此生中當有鬪諍及刀兵相害,是謂因彼適悅之利。分別利者,盡此一生無鬪無諍,乃至刀兵不相持害,此為分別之利。」帝釋復言:「世尊!我今從佛聞是正法,轉復深信發起行願,願我壽終若生人間,生富貴族巨有財穀,多積珍寶輦輿車乘玩好之具,眷屬熾盛種種具足,常不乏少。願我當生如是上族處智者胎,身肢圓滿,色相殊妙,食於上味,尊貴自在,壽命長遠。起正信心向佛出家,剃除鬚髮被於法服,而為苾芻,常持梵行無所缺犯,證須陀洹、斯陀含果,乃至獲得盡苦邊際。世尊!我復聞有色究竟天,願我終於人間復生彼天。」
佛言:「天主!善哉,善哉。天主!如汝所願。何因何緣有此殊勝所證之果?」
帝釋白言:「世尊!我別無因,乃是從佛聞於正法發起深信,以願力故證如是果。世尊!我今於此會中聞於正法,以法力故增其智慧復增壽命。」
是時帝釋發是願已,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復有八萬天人,亦復獲得法眼清淨。爾時,帝釋天主聞法見法而能了知,住法堅固,斷諸疑惑。如是證已,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頂禮而白佛言:「世尊!我得解脫!我得解脫!從於今日盡其壽命,歸佛法僧,持優婆塞戒。」
爾時,帝釋天主即於佛前,迴語五髻乾闥婆王子言:「汝今於我快生善利及益多人,由汝前來以彼妙樂供養佛故,遂令我等聞法得果,待我還宮,滿汝所願。」
爾時,帝釋天主復告忉利天眾言:「仁者,汝等當作梵音,三歸於佛。於意云何?今佛世尊已得梵住寂靜涅槃。」是時,天眾隨於帝釋遶佛三匝,即以頭面禮佛雙足,住於佛前,異口同聲,乃作梵音,三歸佛曰:
「那謨那莫(一)薩多薩昧婆誐嚩帝(二)怛他(引)誐多(引)野(三)阿囉訶帝(引)三藐三沒駄野(四)」
帝釋天主與彼天眾,三復歸依佛已,及彼五髻乾闥婆王子等,隱於會中迴還天界。
爾時,娑婆界主大梵天王,過是日已至於夜分,來詣佛所,身光晃耀,照帝釋巖。到佛前已,禮佛雙足,却坐一面,合掌頂禮,說伽陀曰:
「帝釋為多利, 向佛問正法,
佛以微妙音, 為除斷疑惑。」
爾時,梵王說伽陀已,白言:「世尊!佛說正法時。帝釋天主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萬天人亦得法眼淨。」佛言:「如是,如是。」時,娑婆界主大梵天王,聞佛語已歡喜信受,禮佛足已隱身不現還於天界。
爾時,世尊即於夜分,往苾芻眾圍遶而坐,告諸苾芻言:「過是日已於夜分中,娑婆界主大梵天王,來詣我所。禮我足已,合掌恭敬說伽陀曰:
「『帝釋為多利, 向佛問正法,
佛以微妙音, 為除斷疑惑。』
「復謂我言:『帝釋天主聞正法時得法眼淨,及八萬天人亦得法眼淨。』我即告言:『如是,如是。』時,彼梵王聞我所說歡喜信受,禮我足已,隱身不現還於天界。」
是時,諸苾芻眾聞佛說是法已,皆大歡喜禮佛而退。
PD-icon.svg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分类:
北宋法賢佛經
《長部》與《長阿含經》對照表
发表于7月 29, 2011由Xiangqun
The comparative catalog of Diganikaya & Dirgha-agama
《長部》與《長阿含經》對照表
《長部》(34經)
《長阿含經》(30經)
其他經典
一、Silakkhandhavagga 戒蘊品
1. Brahmajalasuttam 梵網經 u21.《梵動經》(大正1.88) No.21.《梵網六十二見經》(大正1.264)
2. Samabbaphalasuttam 沙門果經 u27.《沙門果經》(大正1.107) 《增壹阿含43.7經》(大正2.762),No.22.《寂志果經》(大正1.270);參見《本生經》J.150〈等活本生譚〉
3. Ambatthasuttam 阿摩晝經 u20.《阿摩晝經》(大正1.82) No.《佛開解梵志阿[風犮]經》(大正1.259a)
4. Sonadandasuttam 種德經 u22.《種德經》(大正1.94)
5. Kutadantasuttam 究羅檀頭經 u23.《究羅檀頭經》(大正1.96)
6. Mahalisuttam 摩訶梨經 u沒有相當的漢譯
7. Jaliyasuttam 闍利經 u沒有相當的漢譯
8. Mahasihanadasuttam 迦葉師子吼經 u25.《倮形梵志經》(大正1.102)
9. Potthapadasuttam 布吒婆樓經 u28.《布吒婆樓經》(大正1.109)
10. Subhasuttam 須婆經 u沒有相當的漢譯
11. Kevattasuttam 堅固經 u24.《堅固經》(大正1.101)
12. Lohiccasuttam 露遮經 u29.《露遮經》(大正1.112)
13. Tevijjasuttam 三明經 u26.《三明經》(大正1.104)
二、Mahavagga 大品
14. Mahapadanasuttam 大本經 u1.《大本經》(大正1.1) No.2.《七佛經》(大正1.150),No.3.《毘婆尸佛經》(大正1.540) ,No.4.《七佛父母姓字經》(大正1.159) ,《增壹含48.4經》(大正2.790a),梵Mahavadana-s. (Waldschmidt)
15. Mahanidanasuttam 大緣經 u13.《大緣方便經》(大正1.60) 《中阿含97經》大因經》(大正1.578),《人本欲生經》(大正1.241),No.52.《大生義經》(大正1.844),梵Mahavadana-s. (Waldschmidt 1953)
16. Mahaparinibbanasuttam大般涅槃經 u2.《遊行經》(大正1.11) No.5.《佛般泥洹經》(大正1.160),No.6.《般泥洹經》(大正1.176),No.7.《大般涅槃經》(大正1.191),No.1451.《說一切有部根本毘奈耶雜事》(大正24.382),梵Mahaparinirvana-s. (Waldschmidt 1950、1951),《相應部》S.3.15.Parinibbanasuttam般涅槃,cf. 《中阿含142經》雨勢經》、cf. 《中阿含3經》城喻經》、cf. 《中阿含33經》侍者經》、《增壹含19.11經》(大正2.596a) 《增壹含28.5經》(大正2.652b)、No.45.《大正句王經》(大正1.831a),《雜阿含1197經》,《別譯雜阿含110經》
17. Mahasudassanasuttam 大善見王經 u2.《遊行經》第二中(大正1.21.) 《中阿含68中經》大善見王經》(大正1.515),No.6.《般泥洹經》卷下(大正1.176),《大般涅槃經》卷中~下(大正1.196),《本生經》J.95,《行藏》Cariyapitaka第四(漢譯南傳藏第44冊)等
18. Janavasabhasuttam 闍尼沙經 u4.《闍尼沙經》(大正1.34) No.9.《人仙經》(大正1.213)
19. Mahagovindasuttam 大典尊經 u3.《典尊經》(大正1.30) No.8.《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大正1.207)
20. Mahasamayasuttam 大會經(大集經) u19.《大會經》(大正1.79) No.19.《大三摩惹經》(大正1.258),《雜阿含1192經》(大正2.323a),《別譯雜阿含105經》(大正2.411a),後二經相當本經1~3的部分,前三經與本經不同,梵Mahasamaja-s. (Waldschmidt 小經)
21. Sakkapabhasuttam 帝釋所問經 u14.《釋提桓因問經》(大正1.62) 《中阿含134經》釋問經》(大正1.632),
No.15.《帝釋所問經》(大正1.246),No.203.《雜寶藏經》卷第六(73)〈帝釋問事緣〉(大正4.476),梵Wakraprawna-s. (Waldschmidt 小經)
22. Mahasatipatthanasuttam 大念處經 u《中阿含98經》念處經》(大正1.582)
23. Payasisuttam 弊宿經 u7.《弊宿經》(大正1.42) 《中阿含71經》蜱肆經》(大正2.525),
No.45.《大正句王經》(大正1.831)
三、Pathikavagga 波梨品
24. Pathikasuttam 波梨經 u15.《阿[少/兔]夷經》(大正1.66)
25.Udumbarikasuttam優曇婆邏師子吼經 u8.《散陀那經》(大正1.47) 《中阿含104經》優曇婆邏經》(大正1.591),No.11.《尼拘陀梵志經》(大正1.222)
26. Cakkavattisuttam 轉輪聖王師子吼經 u6.《轉輪聖王修行經》(大正1.39) 《中阿含70經》轉輪王經》(大正1.520)
27. Aggabbasuttam 起世因本經 u5.《小緣經》(大正1.36) 《中阿含154經》婆羅婆堂經》(大正1.673),No.10.《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大正1.216)
28. Sampasadaniyasuttam 自歡喜經 u18.《自歡喜經》(大正1.76) No.18.《信佛功德經》(大正1.255),cf. 《雜阿含498經》(大正2.130c)
29. Pasadikasuttam 清淨經 u17.《清淨經》(大正1.72)
30. Lakkhanasuttam 三十二相經 u《中阿含59經》三十二相經》(大正1.493)
31. Sivgalasuttam 教授尸迦羅越經 u16.《善生經》(大正1.70) 《中阿含135經》善生經》(大正1.638),No.16.《尸迦羅越六方禮經》(大正1.250),No.17.《善生子經》(大正1.252)
32. Atanatiyasuttam 阿吒曩胝經 參考No.1245.《毘沙門天王經》(大正21.217),Hoernle:Manuscript Remains found in Eeastern Turkestan Vol.I.Atanatiya Sutra
33. Savgitisuttam 等誦經 u9.《眾集經》(大正1.49) No.12.《大集法門經》(大正1.226),Hoernle: Manuscript Remains found in Eastern Turkestan Vol.I. Sangitisutya斷簡
34. Dasuttarasuttam 十上經 u10.《十上經》(大正1.52) No.13.《十報法經》(大正1.233),梵Dasauttara-s.(Mittal)
The comparative catalog of Dirgha-agama & Diganikaya
《長阿含經》與《長部》對照表
《長阿含經》(22卷) (30經)
《長部》(34經)
其他經典
卷第一(1)《大本經》 14. Mahapadanasuttam 大本經 No.2.《七佛經》(大正1.150),No.3.《毘婆尸佛經》(大正1.540) ,No.4.《七佛父母姓字經》(大正1.159) ,《增壹含48.4經》(大正2.790a),梵Mahavadana-s. (Waldschmidt 1953)
卷第二~四(2)《遊行經》
16. Mahaparinibbanasuttam大般涅槃經 No.5.《佛般泥洹經》(大正1.160),No.6.《般泥洹經》(大正1.176),No.7.《大般涅槃經》(大正1.191),No.1451.《說一切有部根本毘奈耶雜事》(大正24.382),梵Mahaparinirvana-s. (Waldschmidt 1950、1951),cf. 《中阿含142經》雨勢經》、cf. 《中阿含3經》城喻經》、cf. 《中阿含33經》侍者經》、《增壹含19.11經》(大正2.596a) 《增壹含28.5經》(大正2.652b) 《大正句王經》(大正1.831a)
卷第三(2)《遊行經》第二中 117. Mahasudassanasuttam 大善見王經 《中阿含68經》大善見王經》(大正1.515),No.06.《般泥洹經》卷下(大正No.6),No.7.《大般涅槃經》卷中~下(大正1.196),《本生經》J.95.,《行藏》Cariyapitaka第四(漢譯南傳藏第44冊)
卷第五 (3)《典尊經》 19. Mahagovindasuttam 大典尊經 No.8.《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大正1.207)
卷第五 (4)《闍尼沙經》 18. Janavasabhasuttam 闍尼沙經 No.9.《人仙經》(大正1.213)
卷第六 (5)《小緣經》 27. Aggabbasuttam 起世因本經 《中阿含154經》婆羅婆堂經》(大正1.673),No.10.《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大正1.216)
卷第六(6)《轉輪聖王修行經》 26. Cakkavattisuttam 轉輪聖王師子吼經 《中阿含70經》轉輪王經》(大正1.520)
卷第七 (7)《弊宿經》 23. Payasisuttam弊宿經 《中阿含71經》蜱肆經》(大正2.525),No.45.《大正句王經》(大正1.831)
卷第八 (8)《散陀那經》 25.Udumbarikasuttam優曇婆邏師子吼經 《中阿含104經》優曇婆邏經》(大正1.591),No.11.《尼拘陀梵志經》(大正1.222)
卷第八 (9)《眾集經》 33. Savgitisuttam 等誦經 No.12.《大集法門經》(大正1.226),Hoernle: Manuscript Remains found in Eastern Turkestan Vol.I. Sangitisutya斷簡
卷第九 (10)《十上經》 34. Dasuttarasuttam 十上經 No.13.《十報法經》(大正1.233),梵Dasauttara-s.(Mittal)
卷第九(11)《增壹經》 無 無
卷第十 (12)《三聚經》 無 無
卷第十(13)《大緣方便經》 15. Mahanidanasuttam 大緣經 No.14.《人本欲生經》(大正1.241),cf.《中阿含97經》大因經》(大正1.578),cf.No.52.《大生義經》(大正1.844),梵Mahavadana-s. (Waldschmidt 1953)
卷第十(14)《釋提桓因問經》 21. Sakkapabhasuttam 帝釋所問經 《中阿含134經》釋問經》(大正1.632),No.15.《帝釋所問經》(大正1.246),No.203.《雜寶藏經》卷第六(73)〈帝釋問事緣〉(大正4.476),梵Wakraprawna-s. (Waldschmidt 小經)
卷第十一(15)《阿[少/兔]夷經》 24. Pathikasuttam 波梨經 無
卷第十一(16)《善生經》 31. Sivgalasuttam 教授尸迦羅越經 《中阿含135經》善生經》(大正1.638),No.16.《尸迦羅越六方禮經》(大正1.250),No.17.《善生子經》(大正1.252)
卷第十二(17)《清淨經》 29. Pasadikasuttam 清淨經 無
卷第十二(18)《自歡喜經》 28. Sampasadaniyasuttam 自歡喜經 No.18.《信佛功德經》(大正1.255),cf.《雜阿含498經》(大正2.130c)
卷第十二(19)《大會經》 20. Mahasamayasuttam 大會經 No.19.《大三摩惹經》(大正1.258),《雜阿含1192經》(大正2.323a),《別譯雜阿含105經》(大正2.411a),後二經相當本經1~3的部分,前三經與本經不同,梵Mahasamaja-s. (Waldschmidt 小經)
卷第十三(20)《阿摩晝經》 3. Ambatthasuttam 阿摩晝經 No.20.《佛開解梵志阿[風犮]經》(大正1.259a)
卷第十四(21)《梵動經》 1. Brahmajalasuttam 梵網經 No.21.《梵網六十二見經》(大正1.264)
卷第十五(22)《種德經》 4. Sonadandasuttam 種德經 無
卷第十五(23)《究羅檀頭經》 5. Kutadantasuttam 究羅檀頭經
無
卷第十六(24)《堅固經》 11. Kevattasuttam 堅固經 無
卷第十六(25)《倮形梵志經》 8. Mahasihanadasuttam 迦葉師子吼經 無
卷第十六(26)《三明經》 13. Tevijjasuttam 三明經 無
卷第十七(27)《沙門果經》 2. Samabbaphalasuttam 沙門果經 《增壹阿含43.7經》(大正2.762),No.22.《寂志果經》(大正1.270);參見《本生經》J.150.〈等活本生譚〉
卷第十七(28)《布吒婆樓經》 9. Potthapadasuttam 布吒婆樓經 無
卷第十七(29)《露遮經》 12. Lohiccasuttam 露遮經 無
卷第十八~二二(30)《世記經》 無 《世記經》閻浮提州品第一:
No.23.《大樓炭經》品第一(大正1.277)
No.24.《起世經》品第一(大正1.310)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一(大正1.365)
cf.《雜阿含424-426經》(大正2.111c-112a)
cf.《增壹阿含29.3經》(大正2.656a)
《世記經》欝單曰品第二:
No.23.《大樓炭經》品第二(大正1.279)
No.24.《起世經》品第二(大正1.314)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二(大正1.369)
cf.《中阿含60經》四洲經》(大正1.494)
《世記經》轉輪聖王品第三:
No.23.《大樓炭經》品第三(大正1.281)
No.24.《起世經》品第三(大正1.317)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三(大正1.372)
cf.《中阿含70經》轉輪王經》(大正1.520)
《世記經》地獄品品第四:
No.23.《大樓炭經》品第四(大正1.283)
No.24.《起世經》品第四(大正1.320)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三(大正1.375)
cf.《中阿含64經》天使經》(大正1.503)
《世記經》龍鳥品第五:
No.23.《大樓炭經》品第六(大正1.288)
No.24.《起世經》品第五(大正1.332)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一(大正1.387)
cf.《雜阿含392經》(大正2.105)
《世記經》阿須倫品第六:
No.23.《大樓炭經》品第五(大正1.287)
No.24.《起世經》品第六(大正1.336)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六(大正1.390)
《世記經》四天王品第七:
No.23.《大樓炭經》品第八(大正1.293)
No.24.《起世經》品第七(大正1.339)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七(大正1.394)
《世記經》忉利天品第八:
No.23.《大樓炭經》品第九(大正1.294)
No.24.《起世經》品第八(大正1.341)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八(大正1.396)
cf.《雜阿含861-863經》(大正2.219b)
cf.《雜阿含1117經》(大正2.295c)
cf.《增壹阿含31.5經》(大正268c)
《世記經》三災品第九:
No.23.《大樓炭經》品第十一(大正1.302)
No.24.《起世經》品第十一(大正1.354)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十一(大正1.409)
《世記經》戰鬪品第十:
No.23.《大樓炭經》品第十(大正1.300)
No.24.《起世經》品第九(大正1.349)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九(大正1.404)
cf.《雜阿含1168經》(大正2.311c)
cf.《雜阿含1110經》(大正2.292b)
cf.《雜阿含1109經》(大正2.291c)
cf.《雜阿含1222經》(大正2.333b)
《世記經》中劫品第十一:
No.24.《起世經》品第十 (大正1.354)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十(大正1.408)
cf.《長阿含5經》小緣經》(大正1.36)
《世記經》世本緣品第十二:
No.23.《大樓炭經》品第十三(大正1.305)
No.24.《起世經》品第十二(大正1.354)
No.25.《起世因本經》品第十二(大正1.409)
我授權給大家趕快補習:
凝聚態物理學場論
2022-06-10 顏亘/谷家騏/顏劭安 新臺幣 3090
其它指定用途(臺大物理系林清涼教授紀念入學獎學金)
高雄中學校歌
臺灣良港 首屬高雄 巍峨黌舍 是我雄中
英才齊集 迎受春風 禮義廉恥 是所遵從
山河光復 先烈之功 建設祖國 我須效忠
服膺民主 矢志大同 願我同學 為民前鋒
自強不息 前途無窮
-----------------------------------------------------
高雄女中校歌
巍巍壽山 浩浩海洋
漪嵎吾校 瀛島西南
莘莘學子 桃李芬芳
進德修業 自立自強
教育平等 女權伸張
興家建國 民族之光
--------------------------
巍巍壽山 浩浩海洋 欹歟吾校 瀛島西南
莘莘學子 桃李芬芳 進德修業 自立自強
教育平等 女權伸張 興家建國 民族之光
更多更詳盡歌詞 在 ※ Mojim.com 魔鏡歌詞網
----------------------------
巍巍壽山 浩浩海洋
依隅吾校 領導西南
莘莘學子 桃李芬芳
進德修業 自立自強
教育平等 女權申張
興家建國 民族之光
-----------------------------------------------------------------------
建國中學校歌
東海東,玉山下
培新苗,吐綠芽
春風吹放自由花
為樑為棟,同支大廈
看!我們重建燦爛的新中華
體格強,志氣大
勞不辭,苦不怕
樂群敬業,忘己利他
知恥力行,愛校如家
同學們!同學們!同學們!
努力奮鬥,同建大中華!!
---------------------------------------------------------------------------
北一女中校歌
唯我女校 寶島名高 莘莘學子 志氣凌霄
公誠勤毅 校訓孔昭 齊家治國 一肩雙挑
修養健全人格 具備科學頭腦
力行三民主義 實踐國父遺教
為國家盡至忠 為民族盡大孝
繼往開來 為我女界增光耀
https://m.youtube.com/c/TEDEdStudentTalks
https://m.youtube.com/c/tedededucator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