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對於微單的想法就是一種不上不下的選擇,總覺得要輕便用手機,要畫質直上單眼,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特別去關心微單,目前主力的工作機是以 5D3 與 7D2 為主,工作時常常背著相機,已經都有一些腰酸背痛的問題,所以隨著手機的拍照效果越來越好,所以有時候出門旅行時為了輕便,連相機都懶得帶了,雖然手機當作隨身機很方便,但相對於單眼的性能跟鏡頭彈性來說還是有一些差距,這時候“來一台微單吧!”的想法又突然冒了出來。
以前就是看上 P 家的 Q10 系列超迷你的機身,所以入手了一台拿來當隨身機
但跟後期的手機相比,畫質反而還差一些,雖然造型很可愛,所以我後來還是賣掉了
大概三月左右到賣場物色新玩具的時候發現了 EOS M100 小小一台超可愛,重量也很輕,就開始研究起 M 系列,M 系列採用的是 APS-C 片幅,在大部分的情境下都不太需要擔心畫質的問題,原本已經打定主意要準備購入了,但是發現 M50 即將上市,再看了看規格與造型,不但可以外接閃燈,也有電子觀景窗(看起來很專業XD),外型也像是一台縮小版的單眼,從各方面來說不但滿足了輕便的需求,甚至也適合當作工作備用機。所以就在 M50 四月剛上市不到兩周的時候就先入手一台啦!用到現在也過了三個月左右,該是來開箱寫心得的時候了!
【機身開箱】
之前都是開箱標準的單眼,第一次開 Canon 的微單,箱子感覺小好多啊!
開箱內容物一覽~盒裝照片是黑色的,不過我是選白色的機器,因為平常黑色的看多了,偶爾輕鬆拍照的時候就要來一台白色的,轉換一下心情
白色 M50 的機身,有別於黑色的啞光機身,白色的帶點鋼琴烤漆的質感~
M50 迷你的機身裡面藏的是 APS-C 規格的 2410 萬畫素感光元件,終於可以在輕便跟畫質中的取捨上有更好的選擇啦!
機身左邊可以外接麥克風,還有 NFC 感應區,不過沒辦法接耳機,所以錄影的時候沒辦法及時監聽,這部份對於常要錄影的人來說有點不方便。
M50 機身的整體操作的介面雖然跟 7D2、5D3 不太一樣,但是跟百位數的機身很類似,因為很早以前用過 500D,所以其實對於這樣的操作模式不會太陌生,上手難度不高
右邊有USB與HDMI,相對機身左邊比較平整一些,就很明顯的有些弧度,早期的 M 系列手握的部分都太薄,很難穩穩地抓住,M5、M6 跟 M50 就做得比較厚,對於男性使用者來說會比較容易抓牢,我用過初代的 EOS M,機身真的太薄,配上鏡頭的時候真的很怕滑掉
機頂的部分其實跟大部分 Canon 的類單還有 DSLR 差不多,不過只有右邊有功能轉盤,軍艦部裡面就是電子觀景窗
M50 有熱靴座,所以可以再外接閃燈,最早想要入手 M 系列的原因是看到 M100 小小一台很方便,但是發現少了熱靴就少了很多拍攝應用的空間
M50 快門、電源、轉盤都集中在右邊,M-Fn 預設是 ISO 調整,跟 DSLR ISO 鍵的配置位置幾乎一樣,完全沒有不習慣的問題,超方便!
機身看起來還算滿薄的,但是因為多了電子觀景窗的關係,所以還會凸一塊出來,也因為這樣很多超薄的相機包就沒辦法放進去,但這也是個兩難問題,但少了電子觀景窗看起來就少了一份專業感!
鏡頭釋放鈕的位置在機身前側,我覺得手感有點鬆鬆的,感覺不是很扎實
M50 電池跟記憶卡的安裝方式比較類似小型數位相機,而不是像 DSLR 一樣,電池槽跟記憶卡槽是獨立的
因為 M50 的螢幕可翻轉,所以螢幕轉到內側的時候就會露出灰色系的蒙皮
蒙皮的質感還算不錯,但因為是灰色的,其實還滿怕有髒汙留在上面 ,所以大部分的時候幾乎都是讓螢幕在外面
M50 的螢幕是可以翻轉的!後面這片螢幕為 3 吋 104 萬點,可多點觸控的TFT液晶螢幕,這是我第一台有觸控螢幕的機子啊!我還停留在已知用火的年代,對我來說簡直新世界啊!
M50 的操作介面已經跟 750/760 差不多,多了簡易的引導模式,但我個人還是習慣標準模式比較多東西可以設定
介面的底色還可以選暗色或是亮色,方便不同光線的環境使用~
M50 最大的特色就在於有 4K 錄影,但也跟 5D4 有類似的問題,裁切率太大,4K 錄製時只抓感光元件的中央,以 15mm 這個焦段來說,要先乘 APS-C 的焦轉率 1.6,然後再乘上中間區域的轉換率 1.6,變成 15*1.6*1.6=38mm 左右,變成沒有廣角,如果在戶外拍應該還好,但如果是要自拍的話可能有點困難,需要用更廣角的鏡頭來拍攝
【EF-M 15-45mm f/3.5-6.3 IS STM 鏡頭】
現在的 M 系列 Kit 大多以單鏡為主,M50 的單鏡組配的鏡頭是 15-45mm 這顆,鏡頭如果在不使用的狀態下,前端可以藏進桶身內,雖然已經算滿小顆的,但我比較想要的是 22mm stm 餅乾鏡,這樣可以讓機身的體積縮到最小
EF-M 15-45mm 等同於全幅的 24-70mm,如果是初次入相機坑的人來說,泛用的程度其實還算不錯
鏡頭的屁股是塑膠的結構,不過因為鏡頭本身很輕,所以也不太需要擔心裂開的問題
鏡頭使用時需要先解除鎖定,解鎖之後就會跑出來一節,這顆鏡頭雖然很小,整體素質還不錯,但在 45mm 的畫質有點鬆,常會覺得邊緣有點發散
鏡頭大小比一比~最左邊是 APS-C 機種幾乎都會搭配的 EFS 18-55 STM KIT 鏡,右邊是 50mm STM,相比之下就可以知道 15-45 這顆KIT鏡算滿輕巧的
合體~白身機身搭配的 KIT 鏡是銀色的,所以配色上不會很突兀
M50 機身內也有閃光燈設計,要用閃燈的時候要自己拉起,沒有彈出式的設計
看不出 M50 有多小嗎?來跟 7D2 搭配 50mm stm 背靠背比一比~相對於7D2的粗勇厚片,M50 還算是薄片身材
相對於7D2後面一堆按鍵、速控盤等,M50 的背後就顯得比較精簡
新成員入團~來個大合照~7D2 跟 5D3 以後就專門工作使用,出門玩就帶 M50 減輕負擔啦~
【背帶】
M50 雖然機身上已經有背帶環了,但尷尬的地方在於 M 系列的背帶環都是比較窄的
M50 附贈的背帶比一般市售的還要細一些,如果有習慣另外習慣再買背帶的要注意寬度
因為背相機都習慣背單邊而已,所以我會用傘繩繞成轉接環,讓背帶都綁在同一側
【外閃組合】
雖然 M50 有內建的閃燈,不過外閃的設計沒辦法跳燈,而且出力不夠,這時候掛個唯卓 JY-610C 小型外閃就很方便啦~
因為考慮到燈光的應用面,這也是為什麼最後跳過 M100,而看上 M50 的原因,因為多熱靴座可以用的燈光就更多了
嫌小的外閃不夠力?那就直上 600EX-RT 吧!只是看起來會很好笑,頭重腳輕XD
因為有熱靴的關係,所以各種打燈方法都可以使用,除了外閃外,M50 搭配無線引閃器,也可以控制棚燈,從基本生活拍攝到專業攝影棚拍攝都可以搞定的啦!
【重砲出擊】
當時會選 M50 主要也是考慮到本身也是 Canon 用戶,M 系列就算鏡頭不夠多,還能轉接裝上全套的 EF跟EF-S鏡頭,入手轉接環之後就順便把最大的傢伙裝上吧! 小白兔加上M50!
因為機身比較輕,所以裝上小白這種重砲之後,拿法就要改變啦!提槍快跑!
【實拍】
因為用了兩個月左右,不論在工作上或是一般生活中,也拍了不少照片,附上各種情境的實拍原圖,使用的的鏡頭包含了 EF-M15-45mm f/3.5-6.3 IS STM、EF-M 22mm F2 STM、EF 50mm F1.8 STM、EF-S 10-18mm f/4.5-5.6 IS STM
完整資訊的原始檔:從這邊下載
【景物】
【特寫】
【人物活動】
雖然若要用 M50 拍婚禮可能有點吃力,但是當作助手用的副機還是滿方便去拍一些主攝拍不到的角度
【低光源】
【空間商品】
【2018/08/14補充】
EOS M50+70-200小白挑戰一下拍棒球,雖然追焦速度比不上慣用的7D2,但因為棒球本身比較容易預測方向,變動的距離也較小,所以只要先預測好動向,要拍成功的機率還是滿高的,而且青年公園的晚上燈光跟職業球場相比差很多,ISO已經拚到6400了,但經過裁切跟調整一下還是堪用的,看來機身的極限還可以做再更高的挑戰
【錄影測試】
M50 因為有 4K 錄影,所以一開始上市主打的族群是影音 VLogger, 但因為 4K 錄影的時候對焦能力會從原來的雙向素對焦變成對比式對焦,畫面裁切率也會變得很高,受到很多的質疑,但因為我主要是當作相機使用,錄影這部分對我來說是還好,只要能隨身錄一些 4K 片段就足夠了,不過也做了一些不同的錄影測試,實際上發現 4K 的錄影能力好像也沒這麼不堪,至少在光線足夠的情況下對焦準確率跟速度還算是可以接受的。
日間 4K 錄影測試:
夜間 4K 錄影測試:
日間錄影測試 1080p 60fps:
夜間錄影測試 1080p 60fps:
日間錄影連續對焦測試 4K:
夜間錄影連續對焦測試 4K:
使用心得:
使用到現在的心得就是.....................真的方便!尤其是以前出門玩要把相機交給人拍照的時候,人家看到又黑又大,又沒有螢幕可以看的相機,都感覺很害怕,M50 不但可以直接從螢幕取景,又可以觸控拍照,在人人都用手機拍照的年代,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點螢幕拍照就簡單多了!畫質方面跟動態範圍目前還是贏過手機,加上閃燈與鏡頭群的支援,即便是只有一台 M50 的人還是能當主要的相機,老實說,入手 M50 跟轉接環之後,除了要風吹日曬雨淋的場合,M50 我都已經當作工作機在使用了,另外兩台最近在防潮箱的時間大幅增加XDDDD
EOS M50 重點規格:
- ■支援4K超高清影像攝錄
- ■APS-C類型2,410萬像素CMOS影像感應器
- ■全新DIGIC 8數位影像處理器
- ■採用新一代CR3 RAW格式
- ■3吋104萬側揭式多角度多點觸控式LCD螢幕
- ■0.39吋236萬點OLED電子觀景器(EVF)
- ■雙像素CMOS自動對焦系統
- ■全新眼睛偵測自動對焦系統
- ■最快每秒10張高速連拍
- ■全新快門靜音模式
- ■內建NFC / Wi-Fi無線傳輸功能/低耗能藍芽技術
- ■功能轉盤,快速調校拍攝設定
延伸閱讀:
[開箱] Fujifilm 富士30週年紀念版即可拍 PREMIUM KIT 開箱
[開箱] Datacolor Spyder5PRO 專業組開箱實測~~~